鹧鸪哨/三国之最强霸主/ 第八百四十九章 卫仲道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八百四十九章 卫仲道

    刘可在外面折腾了这么久,终于舍得回东阳城了,最近也没什么事情值得外出。

    曹操和刘备都消停了,孙策一直在练兵,也不知道能不能玩出花样。

    总之天下短暂地安定下来,为以后的大战做准备。

    上一次大战,刘可得到了冀州与幽州,下一次怎么说也要夺取几个州吧。

    “如今,交州和豫州都成为了紧要之地,必须严加防范。”刘可道。

    这是经过众人讨论得出的结论。

    刘备、孙策、曹操三方联合,有两种作战方式,其一就是兵分两路。

    益州和荆州都能进攻交州,若是刘备和孙策联手,会给交州带来大麻烦。

    这是一路。

    另一路就是曹操从兖州进攻徐州。

    第二种作战方式就是大家都集合在豫州,轰轰烈烈地来一场。

    任何可能性都有,但是交州、豫州一定会成为要地。

    其中豫州又以汝南为重,加强防御是必然的。

    会议结束以后,郭嘉就拉着典韦去喝酒了。最近他都有锻炼,体格非常棒,刘可也就放松了酒禁。

    “主公要不要去?”

    “不去了,我去拜访一些长辈。”

    于是,刘可就带着许褚,心情舒畅地到了蔡府,站在门口望里面一看,顿时傻眼,只见院中人山人海,相互谈笑。

    这是蔡府么?守备如此稀松,一点也不像德高望重的重臣居所。

    蔡邕不仅仅是大儒,还是礼部尚书,扬州集团的大佬之一。

    莫不是我走错了?刘可退回大门处,看了眼门上的牌匾。

    “没错啊,是蔡府啊……那这什么情况?”

    “咦?主公,您也来了?”王璨笑着行礼道。

    “我就不能来看看?里面干什么呢?”刘可道。

    王璨看了里面一眼,诧异地道:

    “老师为我等举行诗会,主公不知?”

    “敢情当你们的主公,不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时时刻刻关注你们在做什么。”刘可没好气地道。

    王璨尴尬地笑了,只好为刘可介绍了一下情况。

    “往常来此的学子大多是为了交流学问,若是被老师看重,收为学生那自然最好,若是不然,也显显自己的名望……”

    刘可点点头,的确如此。

    扬州有科举,不用像其他地方一样,名士要自己出来刷威望,等待推荐或者征召。

    当初司马懿就是这么干的,到处刷威望,还在扬州呆了一段时间。

    刘可一入大门,顿时院中学子直直盯着他,眼中的炙热让王璨有些心惊。

    百姓可以不认识刘可,但是读书人敢说自己不认识吗?

    分分钟让你没前途。

    “参见东阳侯!”

    刘可点头示意。

    众人让出了一条道路,在经过的时候,刘可还听到有人小声议论。

    “来参加这一次诗会,真的值了,没想到竟然遇到了东阳侯本尊。”

    “是啊,只是东阳侯气场太强了,否则我就上去说话了。”

    “切,你以为你是谁,想与东阳侯说话?”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地时候,还真有人站出来了。

    此人起身拱手道:“在下河东卫仲道,见过东阳侯。”

    众人皆望向卫仲道。

    此人甚是可恶!大多学子心中都在暗骂,有的人甚至期待地看向刘可,希望刘可训斥他。

    或者刘可身边长得凶神恶煞的许褚出面也行。

    总之,就是要让该死的卫仲道丢面子!

    这个名字好像有点熟悉,刘可朦朦胧胧地思索着。

    刘可古怪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白面书生,奇怪的是,卫仲道隐隐传来一种让自己感觉很难受的气息。

    这家伙难道是什么历史名人?

    艹!

    刘可突然想起来了,在历史上,这人好像是蔡琰的短命相公。

    见到刘可疑惑,王璨在一旁补充道:

    “卫家是河东世家,在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初兴于汉名将卫青,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卫氏家族就是从那一刻起平步青云。”

    刘可点头示意,懒得跟卫仲道废话。这才是东阳侯该有的神态。

    不过事与愿违,蔡邕听说刘可来访,急忙出来迎接。

    “哈哈,贤婿怎么也不提前通知一声,让老夫意外地惊喜啊!”

    刘可也笑了,道:“不就是为了让您高兴吗?”

    这句话让蔡邕非常满意,然后他瞪了卫仲道一眼。

    “还不赶快过来见过东阳侯?”

    卫仲道再次行礼,刘可仍然只是点头。

    “来,贤婿,给你介绍一下,此人乃是青年才俊……”

    书生们的眼神,有的疑惑,有的不屑,有的敌视,有的则是羡慕。

    有蔡邕亲自介绍,卫仲道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至少会被东阳侯记住。

    可是刘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蔡邕非常看重卫仲道啊!

    若不是刘可突然截胡,自己的媳妇都跟人跑了。

    “东阳侯乃是当世大才,在下愚钝,对于学问有诸多不解,东阳侯可否替在下慷慨解惑……”

    此言一出,众人都用戏谑的目光看向卫仲道。

    这家伙,竟然敢向东阳侯发难,难道不想活了吗?

    刘可的名声虽然好,但也是出了名的难伺候。

    众人都以为卫仲道要倒霉了。

    可是刘可却淡然一笑。

    “即使本侯替你解惑,你明白的也不是书中的道理,而是本侯从书中悟得的道理,你可明白?”

    卫仲道没想到竟然得到了这样一个答复,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贤婿说得好!”蔡邕抚掌道。

    可是卫仲道依然不甘心,道:“那东阳侯认为,在下该怎么办?有问题不该请教老师吗?”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这句话出之《三国志》,现在还没有出现。

    蔡邕默默地品味了一遍,里面蕴含的哲理,让他非常受用。

    “贤婿的学问,更进一步了。”

    卫仲道的脸色就有些难堪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读书不够多,不够认真,不够勤快。

    “东阳侯此言让人眼前一亮啊。若是人人都如此,岂不是不用老师了?”

    刘可却有些无奈了,这个卫仲道,竟然这么不上道。

    “本侯只是不想回答你的问题罢了,毕竟和你不熟。”

    这下子卫仲道更加尴尬了,脸色涨红。

    “更何况我岳父就在此,学问更高,你不问他,却问本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