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937章

    赵檀儿内心有过准备,知晓多半会被拒之门外,亦担心牵扯到这些达官贵人的麻烦。

    她的世界并不辽阔,仅渴望平淡,仅愿和朱怀快乐生活,她从未想过要去攀附高枝,博得那些权贵欢心。

    她慌乱,害怕,却又不敢求助赵惠妃,深知后宫不得干涉政事,也无能力施加影响。

    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那些淮西勋贵。

    但是,他们会为了解救朱怀而冒险犯难,不顾自身安危吗?

    想来是不会的。

    尽管明白其中的风险,可赵檀儿仍自私地前来淮西贵府求助,哪怕这举动将连累淮西的贵人们,她仍旧义无反顾。

    不过此刻,赵檀儿感到一阵迷茫和不知所措。

    当面对淮西勋贵们带笑的目光和审视,赵檀儿心中充满了恐慌。

    “各位大人,小女子知道此举可能给你们带来麻烦,只是我已经束手无策。”

    她说道,“我家相公,你们是认识的,过节的时候还有往来,彼此间也互赠过礼物,恳求你们,请不要舍弃他。他为了我,成为了勇者……”

    赵檀儿拒绝跟随蓝玉进入官府,她的坚持里透着几分谨慎。

    这份深沉的情谊令刚刚还在嬉笑的蓝玉等人顿时深受感动。

    年轻人啊,你找到了一位好女子!

    同那人一般,重视情感且忠诚于承诺,更能够细腻体谅他人!

    蓝玉一脸庄重,安抚赵檀儿道:“孩子,无需担忧,情况我们都已知晓,并且第一时间探望过朱怀。”

    “他一切都好,有我们在,即便是在牢中,他也不会受到任何苦难。”

    “不用担心,若是你依然不信,我们愿意安排你亲自前往刑部监狱探望,这样你总能放心了吧?”

    眼见赵檀儿泪流满面,蓝玉只得这般安慰她。赵檀儿的哭泣顿时停了下来:“真的是这样吗?”

    看着自家后辈将要长大成人甚至成家,蓝玉心中涌上暖流,点头回应:“当然,我都告诉你了,那小伙子不会有危险的,你要安心些,不用太过焦虑。对面是兵部侍郎,难道我们就会退缩?”

    “你不看看我们是谁,对方算什么?根本微不足道,何惧之有?你这个女儿家,竟不相信我们?”

    常茂等人大笑道:“没错!小孩子,别害怕,哭什么呢?谁敢欺负咱们后辈还想安然无恙,天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

    赵檀儿心想:欺凌朱怀?难道不是朱怀杀了对手吗?

    现在为何似乎变成了朱怀受了冤屈呢?

    赵檀儿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急忙行礼:“感谢各位长辈,感激不尽。”

    眨了眨眼睛,赵檀儿轻轻问道:“我,我可以现在去看朱怀吗?”

    “哈哈哈哈!"

    蓝玉放声大笑,她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行!我亲自带你去,走!"

    李景隆正忙碌不已,自朱怀处返回之后,立即吩咐管家,拒见任何人。

    因此赵思礼没能遇见李景隆。

    刚回府邸,尚未休息片刻,便有人来传李老爷的召唤!

    此刻,李景隆一身戎装踏入谨身殿。

    却发现,都察院左都御史暴昭早在这等候良久了。

    李景隆还未及问讯,朱元璋便背着手走近。

    手里拿着一封蓝色封皮的文件,漫不经心地将其掷向谨身殿中央,对暴昭淡然道:“你捡起来,自己读一读!"

    暴昭汗如雨下,完全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匆匆拾起锦衣卫的奏折,才瞟了几眼,脸色已然惨白如纸,浑身开始轻微颤抖。

    “我不用你去逮捕人,抓人是锦衣卫的职责,我让你沿着这条线深究下去,找出究竟何人竟能包庇文伯祺长达十二年,欺瞒朕长达十二年。”

    “一个都不放过,去吧,查个彻底!"

    皇上的话语虽然轻松平常,但左都御史暴昭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恐惧。

    回溯到十二载之前,那时皇上追查胡惟庸一案时,便是这般的口气。

    那声音冷得像冰,冷漠无情,宛如猎手盯紧了血迹,丝毫不流露半点情感!

    至于此次能挖出多少同谋,自上而下牵扯到多少人,暴昭心头实在没数!

    "是,是!"

    他的回答略显颤栗。

    朱元璋微哼一声:“查案可能波及到你的故交,同僚,甚至你教导过的门生,无论关系深浅,如你有意袒护的话,就去吧。”

    “臣惶恐!臣不敢有此念头!臣身为都察院都御史,唯有效忠陛下一人!"

    朱元璋轻哦一声,挥手示意:“快些送来名单给我。”

    暴昭满心沉重,紧紧攥着手中的锦衣卫公文离宫,感觉就像肩扛千斤。

    那文内的罪行,即便让文家承受万死都不足以谢天下!

    只不知此次皇上到底要索多少颗人头?

    待暴昭离去,李景隆却呆若木鸡,他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他到现在还对整件事的始末懵懵懂懂。

    最初,他还以为这不过是朱怀为报文伯祺带走赵檀儿之仇而已。

    朱元璋抬眸,目光落在困惑的李景隆身上,淡淡开口:“去调动五军都督府兵力,围住所有四品及以上官员的住所。”

    “应天府各门全部封锁,放行诸位藩王之时,若遇任何一个京城官员意图混入队伍,格杀勿论!"

    李景隆连忙应承:“遵旨!"

    朱元璋摆手:“下去吧。”

    李景隆匆匆离开。

    吩咐妥当后,朱元璋安坐在太师椅中,指尖开始有节律地敲打着桌案。

    缓缓地,他打开抽屉中一张微微发黄的纸。

    纸上,是一幅势力网络图。以中山王徐府为核心点,辐射出临淮侯文豫章,庐州侯郑用,寿春侯李贵,滁州伯吴文彪,光禄大夫赵士林以及兵部郎中马贵等人。

    这些都是朱元璋年前便定下的清理对象,不过,文豫章的倒台比计划来得更早。

    手指轻轻敲打纸张,朱元璋缓缓倚向椅背,双目缓缓闭合。

    拔草总惊蛇,除去文豫章后,再对其他目标出手,需何借口?

    或是一劳永逸,一并解决?

    可,欠缺合理依据!

    缺少足够理据支撑朱元璋彻底扫荡各势力。

    “哎!"

    一声叹息从朱元璋口中溢出。

    他自嘲而笑,低声独白:“大孙子呀,你可搅乱了爷爷全盘的布局,迟早是要斩草除根的。现在文豫章既除,对付其余之人,只好往后推延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