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思灵交心,徐长风的猜疑
允州,上水郡城,刺史府。一直躺着的刺史家千金,能站起来了。
在下人的扶持下,小范围活动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个女孩,自从出生便疾病缠身,因为一直未治愈的关系,终于在半年前,病倒在床。
半年没能走过一步路的她,今天可以再次走动,由此可见她内心的激动。
你们先下去!
不但可以走了,甚至连气色也好了许多。
坐在院子里,屏退了两个下人,一脸笑眯眯地看着六子和徐长风。
大叔,你的胡子好假哦!
嗯
原本还在帮忙调配药材的徐长风,听到这里,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
别乱说,天生就长成这样,我能有什么办法
他这么一说,祝思灵笑得更加开心了。
别看她年纪不大,懂的却是很多。
不过这个小女孩,对她的救命恩人六子,那可是亲热的不行。
一口一个六子哥,叫得可亲热了。
听府里的丫鬟说,这丫头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吃不多,但是六子只要一来,东西都能多吃。
大叔,你们不是上水本地人吧
小思灵趴在桌子前,托着下巴,目光在这二人身上打量着。
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你们以前没有来呀,若是以前就在上水郡城的话,肯定早就过来给我治病了。
徐长风先是一怔,接着笑了起来,道:没错,我们从幽州过来的。
幽州
祝思灵瞬间来了精神,兴奋地说道:我听说幽州与雍州很近,你们听没听说过雍州
当然听说过!
那帝都呢帝都你们也听说过吧
徐长风就这么看着眼前这个小女孩,总觉得对方眼睛里有什么东西,却又说不上来。
不止听说过,我家夫人还有一个是帝都出身呢。
祝思灵托着下巴,目光最终定格在了徐长风的身上,说道:大叔,你给我讲讲帝都的事情呗!
徐长风还真讲不出来。
因为他没去过帝都,根本不知道那边是什么情况。
不过他对祝思灵很好奇,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对帝都有这么大的好奇。
帝都的事情回头再讲,我且问你,你病了这么长时间,你爹就没有来看过你
我爹
祝思灵摇头:他太忙了,我都好几个月没见过他了。
嗯
徐长风与六子对视了一眼,然后问道:那你娘呢,就没有去找过你爹
刺史府就这么大点,就算再忙,也不应该几个月没有来看过自己的女儿吧
女儿不见也就算了,连自己的媳妇都不见,那就有点离谱了。
然而,事实就是出乎了徐长风的意料。
只听祝思灵回答道:没有,我的印象中,我娘亲跟我爹几乎不怎么见面的,就算见面了,也只是客套两句。
徐长风更加的好奇了,问道:那你为什么会对帝都的事情这么上心
因为我娘亲经常跟我讲帝都的事情啊。
徐长风皱着眉头,开始思索了起来。
然而,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了大叔,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很好玩
徐长风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
而一旁的六子则是问道:是不是很想出去
祝思灵狠狠地点头。
六子扭头看向了徐长风:姑父,你肯定有办法,对不
徐长风皱着眉头,看着眼前这个两个孩子。
最终叹了一口气,说道:出去可以,但是走不远,最多也就是在这上水郡城逛一逛,而且还要被人盯着。
六子摇头:没关系,只要能出去就行。
祝思灵就像是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连这刺史府的大门都没有走出去过。
那行,你们听我指示!
徐长风放下了手中的药材,拍了拍手掌上的药材渣子,然后朝着旁边的丫鬟说道:找一下夫人,就说小姐需要进入第二个疗程的治疗。
一听这话,丫鬟立刻跑了出去。
不得不说,这位刺史府的三夫人,对自己的女儿很是上心。
仅仅只是一会功夫,人已经跑了过来。
那态度,与第一次相见的时候,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转变。
先生,听说要进入第二个疗程的治疗了,需要我们怎么配合
徐长风脸不红心不跳,说道:她现在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了,但是由于长时间平躺,身体的血液不畅,影响她以后的行动和恢复。
所以,这第二个疗程就是出去透透气,去一些风景好的地方,多多走动。
再配合着药材的治疗,可以更快的恢复。
出去走动
三夫人神色一变,说道:在这院子里不行
徐长风摇头:这院子就像是一个牢笼,一个休息之地。
如果长时间待在这里,会让一个人的心情不好。
正所谓,病由心生,如果这一点调节不好,如何治愈
可是……三夫人似乎有难言之隐。
徐长风却是摆摆手说道:你想隐瞒她真正的身份,那是你的事情,治病救人,那是我们的事情。
三夫人若是不想,那我们便放弃治疗。
就在这个时候,徐长风从这位三夫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一丝丝的杀气。
虽然这丝杀气一闪而逝,却被徐长风轻松地给捕捉到了。
此时,他仿佛找到了一些方向,有点怀疑这位三夫人以及祝思灵的身份了。
行,出去可以,但是必须要有侍卫跟着。
徐长风突然笑了起来:夫人尽管安排,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思灵小姐心情舒畅,更快的痊愈。
三夫人妥协了,坐在那里的祝思灵,眨着眼睛,一脸的不敢置信。
身处这个家,她可是知道,要是让自己的娘亲妥协,那可是太难了。
从她与六子想着要出去散心,到徐长风说服自己的娘亲,仅仅只是用了盏茶功夫。
喂,六子哥,你姑父好厉害!
六子一脸的得意,小声地说道:这不算什么,对于我姑父来讲,这都是小把戏。
他真正厉害的地方,你还没见识过呢。
就这样,一行三人走出了刺史府。
在这三人的身后,足足跟了二十多名侍卫。
这些侍卫分散开来,仿佛有什么大事发生一般。
徐长风不知道,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决定,竟然惊动了允州刺史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