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6章 上牌

    唐植桐没带王静文贸然往人堆里扎,翘起脚观察了一下四周,拉着小王同学往另一边走去。

    “你怎么知道这边是二六型的?”来到这边,王静文利用身高优势,透过围观人群能看到一排二六型自行车。

    “那边是大老爷们看着,这边女同志多一些。”尽管自行车都是被人群挡着,但二八大杠和二六型属于不同的消费群体,唐植桐从这一点上轻易的分辨出这次购买的自行车摆在哪。

    “真聪明。”小王同学夸奖唐植桐一句,然后拉着唐植桐尝试往人群里面挤。

    “同志,借过,借过……”王静文在前,唐植桐在后客气的跟周围的人说道。

    这边女同志多一些,听到有男人说话,回头看一眼,很自觉的让出一条道,男女大防嘛,这要是放在二八大杠那边,说不定还会有人使坏用力挤呢。

    俩人挤进来,终于见到了自行车,都是二六型,但里面有些差别,牌子不同,唐植桐辨认了一下,有飞鸽、凤凰、永久三个牌子。

    “同志,哪个款式的自行车卖的最好?”唐植桐趁售货员打完一单的空隙,问道。

    “这个永久的。买自行车?去后面排队。”女售货员看到是个阳光帅小伙,态度还算和气,给唐植桐指了个方位后,拍拍手,跟围观的人群喊道:“各位同志往后撤撤,给买自行车的同志留出点空来。”

    “谢谢。”唐植桐跟售货员道谢后,带着王静文从售货员开辟出来的通道往排队的方向走。

    排队购买的人并不多,商场为了节省介绍时间,将各款车型都横摆在这边,上面标着价格,各款一览无余(插图来源于《日用工业品商业志》386页)。

    “你觉得怎么样?”唐植桐指着售货员说的永久二六型自行车,一百六十六一辆,问王静文道。

    “挺好的。永久是老牌子,跟着大家选不会错。”王静文对这款自行车很满意,轻便型,低梁,正适合两个小姑娘。

    “那就这个吧,赶紧买了撤,人太多了。”唐植桐嫌人多,商场里没有空调,不光空气不太行,也热。

    王静文点头应下,认真听着售货员给前面要买自行车的顾客讲解着。

    “飞鸽牌是解放后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交代过,自行车由交电部门管理,人家对自行车配件限制供应,禁止用零件攒装整车,车架、车把、车圈、前叉等大件更是只供应维修点不供应零售商店。

    世上没有傻子,有人想钻漏洞,但也有人专业补洞。

    挣钱的方式都在刑法里写着,能“挣”到,但不一定有命花。

    当然,现在刑法还没有颁布,但不要以为漏洞更大,有几项万能的兜底“罪名”,逮住照样吃花生米,还是家属自费那种。

    买完自行车并不是万事大吉,还要去上牌,跟以后的机动车上牌差不多。

    眼下的自行车上牌要去税务部门,自行车车牌在税务部门的官方叫法是“车捐牌”,有车捐牌就有车捐费,类似于机动车的车船税,按年度缴纳,每辆自行车23元年。

    办完车捐牌,流程并没有结束,还得办理“行车执照”,类似机动车驾驶证,但这个不用考,填上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办理日期。

    王静文提供的是两个妹妹的名字,工作人员连问都没问题,卡上鲜章递给王静文,流程至此结束。

    “哎?这车牌怎么成铝的了?不是搪瓷的吗?”在工作人员递给车捐牌的时候,唐植桐拿在手里轻飘飘的,问了一句。

    “换发新牌证了,这位同志有自行车吧?下回记得来换个车牌。”工作人员解释了一句,还不忘贴心提醒。

    “好嘞,谢谢您呐。”唐植桐嘴上答应的很痛快,却没打算来换,自己骑的是市局的车,轮不到自己来交钱换车牌……

    也许有大聪明觉得既然税务部门管车牌,他们总上街查车牌吧?那自己不办行不行?一年能省下两块多钱呢!

    这种人不是没有,但大部分还是选择上牌,因为自行车骑久了总得维修吧?

    在维修的时候,修车铺会应交电部门规定,要求车主出示车捐牌、行车执照,检查无误才给维修或以旧换新。

    至于徇私?这根本不可能,修车铺会因为大聪明一个人的小恩小惠把自己饭碗砸了?

    大佬们,求保底月票,能不能上榜就看这三天了,拜托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