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巴图虎/ 第161章 首战告捷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61章 首战告捷

    :首战告捷(回历

    632

    年秋铁门关西麓尼萨城)

    回历

    632

    年秋,兴都库什山的阴影尚未完全笼罩尼萨城,虎仆营的

    “地动仪”

    陶瓮已捕捉到城墙下的脚步声。萧虎的火铳抵在胸甲上,感受着心跳与远处投石机轮轴转动的共振

    ——

    这是帕丽萨根据波斯星象学改良的

    “震波监听法”,能通过地面震动判断敌军部署。

    “报!城防军约三千,重装步兵据守城头,弓箭手藏于女墙后。”

    斥候李三的青铜腰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脸上的灰黄面纱浸透汗水,“南门护城河结冰,东门吊桥每日申时起落。”

    萧虎展开

    “欧亚虎踞图”,帕丽萨的朱砂笔早已在尼萨城标记出三处薄弱点:“此处城墙用石膏混合芦苇筑成,”

    她的银针刺向图中东北角,“正午阳光直射时,石膏会因温差开裂。穆罕默德的投石机已装填‘火蒺藜’,专破这种结构。”

    卯时三刻,三十架

    “七梢炮”

    同时转向。穆罕默德的铜铃在腰间急响,他亲自校准投石机仰角:“汉地弩机的望山尺显示十五度,波斯星象仪对应狮子座

    a

    星

    ——

    开火!”

    十二名蒙古壮汉同时释放牛筋弦,百斤重的

    “火蒺藜”

    弹兜划破晨空,铁壳内的硫磺与硝石在飞行中摩擦起火,如三十颗坠落的流星砸向城墙。

    第一波轰击撕开三道裂缝,石膏碎屑混着火星飞溅,守城士兵的惨叫与火蒺藜的爆炸声交织。萧虎举起单筒望远镜

    ——

    这是用花剌子模水晶与汉地铜器改良的观瞄镜,镜筒上刻着蒙古狼首与波斯鸢尾花的缠绕纹

    ——

    清晰看见敌军指挥官在城楼上挥舞弯刀,试图稳住阵脚。

    “阿里木,带‘穿山甲’小队破城!”

    萧虎的火铳指向东门,那里的吊桥正缓缓升起。三十名波斯工匠组成的小队立刻行动,他们身着浸过醋的牛皮甲,手持改良的

    “组合云梯”——

    底部是汉地的折叠铁架,顶部是波斯的螺旋攀钩。阿里木的虎翼刀率先劈向吊桥绳索,刀刃上的乌兹钢在晨光中划出蓝焰,正是帕丽萨用星象仪测算的

    “火星方位淬火法”

    所致。

    城头箭矢如暴雨倾盆,却被虎仆营的

    “盾车阵”

    挡住。这些盾车由双层牛皮包裹木质框架,表面嵌着波斯工匠打制的菱形钢片,角度恰好能折射阳光干扰弓箭手视线。萧虎注意到一名波斯工匠在盾车掩护下匍匐前进,用随身携带的星象仪测算箭矢轨迹,这是帕丽萨独创的

    “弹道星象定位术”。

    “弩手准备!”

    萧虎的命令通过

    “铜喉传讯器”

    传遍全军,汉地工匠改良的床弩发出闷响,三弩齐发的

    “踏橛箭”

    直接钉入城墙,形成临时攀登点。蒙古轻骑兵趁机冲锋,马蹄铁在结冰的护城河上凿出火星,他们腰间的

    “流星锤”——

    用花剌子模陨铁制成

    ——

    旋转着砸向城门,每一击都震得城楼梁柱发抖。

    正午时分,阳光终于直射东北角城墙。穆罕默德看准时机,下令发射第二波

    “火蒺藜”。这次弹兜内混有帕丽萨配置的

    “蚀石粉”——

    用波斯火山区的天然硫磺与汉地芒硝混合而成,接触石膏墙后立即产生剧烈反应,墙面如被巨斧劈开般崩塌,露出后面惊慌失措的守军。

    “随我冲锋!”

    忽都的狼首皮帽已被箭矢削去一角,他挥舞着虎翼刀率先登上云梯,身后跟着三名波斯工匠。其中一人突然甩出骆驼毛绳套,将试图推到云梯的敌兵拽下城楼,这招改良自蒙古

    “套马索”

    的波斯

    “捕狮绳”,此刻在城墙上发挥奇效。

    当忽都的刀刃抵住敌将咽喉时,尼萨城的

    “太阳旗”

    正缓缓坠落。萧虎踏入城门,靴底碾碎燃烧的敌旗残片,看见帕丽萨跪在废墟中,星象仪对准倒塌的塔楼:“大人,塔楼方位对应‘天平座失衡’,正如星象预示的首战必胜。”

    她的指尖划过地面焦黑的波斯文咒文,“这是守军的‘护城星阵’,可惜他们算错了火星轨迹。”

    暮色中的庆功宴上,铁木真亲自将缴获的波斯金冠递给萧虎:“虎仆营的投石机,比我预计的早两个时辰破城。”

    大汗的目光落在正在检修弩机的阿里木身上,后者的波斯长袍下露出半截蒙古式皮甲,“那些曾被我们视为降奴的工匠,如今成了破城的钥匙。”

    萧虎低头看着金冠内侧的星象图,与帕丽萨父亲的《预警星图》竟有七分相似。远处,穆罕默德正用缴获的花剌子模铜器熔铸新的投石机部件,火星溅在他新得的蒙古腰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忽都与几名波斯工匠围坐在一起,用混合着蒙古语与波斯语的战歌庆祝胜利,他们的兵器随意摆放在篝火旁,刀刃上的血渍在火光中闪烁。

    是夜,帕丽萨在残破的城楼上观测星象,萧虎的火铳声惊飞栖鸦:“下一战,星象显示在梅尔夫绿洲。”

    她指向南方,那里的绿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敌军必在暗河上游下毒,我们的‘坎儿井接龙’正好派上用场。”

    萧虎望着星空,想起白天看见的场景:波斯工匠用星象仪为蒙古弩手校准角度,汉地匠人指导降军修补战甲,所有人的动作都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默契。尼萨城的首战告捷,不仅是军事的胜利,更是不同文明技艺在战场上的首次完美合奏。当篝火渐熄,虎仆营的工匠们已开始拆卸投石机,为下一场战役做准备,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宛如一群不知疲倦的钢铁舞者,用智慧与汗水,在西域的土地上,书写着蒙古大军的征服传奇。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