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1

    命运恶作剧

    深冬的夜晚,北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如同锋利的刀片,无情地拍打着窗棂。产房里,新生儿的啼哭本应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乐章,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一支链霉素的注入,却像命运的恶作剧,残忍地剥夺了这个甫出生婴儿倾听世界的权利。消息传来,父母的世界瞬间崩塌,母亲瘫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浸湿了胸前的衣襟;父亲则双手抱头,在走廊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为了给孩子一线希望,父母抱着襁褓中的他,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医之路。北京的大医院里,挂号窗口前永远排着望不到头的长队,他们裹着厚重的棉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等就是几个小时。上海的专家诊室里,医生们反复查看病历,眉头紧锁,最终都无奈地摇头,给出

    无法治愈

    的结论。每一次失望,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父母的心。

    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满心的绝望回到离别经年的故乡时,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人心如死灰。曾经热闹的村庄,如今变得寂静荒芜,断壁残垣间杂草丛生。自家的老屋,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房梁上结满了厚厚的蛛网,推开斑驳的木门,发出吱呀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父母望着这破败的景象,万念俱灰,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就在这时,年仅两岁的他,似乎感受到了父母的悲伤,肉嘟嘟的小脸上绽放出甜甜的笑容。他伸出稚嫩的小手,轻轻抚摸着母亲的脸颊,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那纯真无邪的笑容,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瞬间驱散了笼罩在这个家庭上空的阴霾,也如绕指柔,轻轻牵动着双亲早已千疮百孔的心。那一刻,父母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暗暗发誓,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好好抚养这个孩子。

    2

    艰辛求医路

    在乡下,养儿防老

    的观念根深蒂固。看着年幼且失聪的他,父母满心担忧,思量着再养个儿子,等自己百年之后,兄弟俩能有个照应。然而,命运却一次次和他们开玩笑,一连生下三个妹妹后,才终于迎来了一个弟弟。家里的人口越来越多,生活的重担也愈发沉重。十几亩地,七口人,仅靠父母两个劳力,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家境的贫寒,让年仅八岁的他,早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走在村里的小路上,他能敏锐地察觉到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那些眼神中饱含的讥嘲,像一根根细针,扎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他虽然听不见,但从人们的表情和动作中,读懂了其中的含义。

    农忙时节,父母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八岁的他心疼父母,主动跟着去田里帮忙。田间的小路凹凸不平,他扶着比自己还高半个头的木耧,脚步蹒跚。父亲在前面拉着木耧,身体前倾,使出浑身力气,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滴落,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母亲在一旁播种,不时地回头看看他,眼神中满是关切。三个人在那个秋末的田野上,迎着寒风,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累了,他就坐在田埂上休息一会儿,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快点长大,帮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十几亩麦子种完了。虽然疲惫不堪,但他依然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试图逗父母开心,宽慰辛劳的双亲。

    父母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尽管生活贫困,在他九岁那年,还是勒紧腰带,咬牙把他和大妹一起送入村子小学。学校的教室是简陋的土坯房,窗户上的玻璃残缺不全,寒风从缝隙中灌进来。但他不在乎这些,一走进教室,就被知识的海洋深深吸引。他天资聪颖,学习格外努力,每天放学回家,总是第一个完成作业。夜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认真复习功课,书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

    每个学期结束,他和妹妹都会捧着一张张奖状回家。那被烟熏得乌黑的土墙,映衬着一壁红灿灿的奖状,显得格外耀眼。父母看着墙上的奖状,疲惫的脸上终于浮现出欣慰的笑容。母亲会特意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虽然饭菜简单,但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3

    故乡破败景

    时光流转,他上三年级了,按照规定,要到附近村里的一所中小学去读书。那天,他满心欢喜地跟着母亲来到学校,憧憬着新的学习生活。然而,当校长得知他是聋哑人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入学的请求。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教聋哑孩子,实在没办法接收。

    校长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他呆呆地站在原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随后哭着跑回了家。

    母亲心急如焚,拖着他四处拜求学校的每一位领导。在校长办公室里,母亲不停地说着好话,甚至跪下求情:求求您,就让孩子上学吧,他很聪明,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但得到的却是一次次的拒绝。他只能站在一旁,看着母亲卑微的身影,心中满是愧疚和无助。看着和自己一路走来的大妹跨入新的校园,他躲在角落里,无声地哭泣,那时的他,还不懂那种揪心绞肺的痛是妒忌,他只有十二岁,小小的心灵却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打击。

    不能去新学校读书,他对知识的渴望却愈发强烈。他爱看妹妹的新书,每次妹妹把书拿回家,他都会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细细翻阅。为了保护书本,他还细心地用旧报纸给每本书包上书皮,认真地在封面上写下书名。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四处打听,终于得知他只能去上聋哑学校,而唯一的学校在几十里外的县城。

    得知这个消息后,求知心切的他,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拉着母亲的手,用手语比划着:妈妈,我要上学,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挣很多的钱,让咱们全家都过得好好的。

    年幼的他,早已饱尝了生活的饥寒,却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母亲听了,欣慰的笑容中夹杂着泪水,紧紧地将他搂入怀中。

    开学那天,母亲用自行车载着他,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一路上,他看着路边的田野、村庄,心中满是新奇。从未出过门的他,被县城的繁华所震撼,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让他目不暇接。

    4

    纯真暖阳笑

    走进聋哑学校,他看到学校里都是和他同样的孩子,既惊讶又兴奋。在这里,他仿佛找到了归属感,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环境。然而,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老师讲课都用手语,这对从未接触过手语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课堂上,他紧紧盯着老师的手,试图跟上老师的节奏,但往往是老师已经讲完了,他还没明白是什么意思。急得他满脸通红,手心直冒汗,回到宿舍后,他会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手语,直到深夜。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仅仅用了两个月,他便熟练掌握了手语,让老师都感到十分错愕。

    data-faype=pay_tag>

    在接下来从四年级到初中毕业的五年里,他始终是班内的佼佼者。每天清晨,当其他同学还在睡梦中时,他就已经起床,在操场上背诵课文;夜晚,宿舍熄灯后,他会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复习功课。他的成绩从未出过前两名,家中的土墙上,贴满了他用努力换来的奖状。

    在县城的学校里,他见识到了伙伴们生活的奢华。他们餐食鱼肉,随便丢掷馒头,与他的清贫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明白自己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也深知家境窘迫,因此将生活费压得低得不能再低。每天,他的主食是馒头薄粥,偶尔打一份青菜,都要在心里思虑再三。老师看他生活艰苦,十分怜惜他,经常邀请他去家里便餐。每次去老师家,他都充满感激,老师的和蔼慈祥,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至今仍念念不忘。

    学校每月放两天假,他很想回家,去见见父母和弟妹,可两元的车费对他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让他踌躇不已。于是,他决定徒步走回家。几十里的路,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漫长而艰难。清晨,天还没亮,他就出发了,沿着乡间小路,一步一步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顾不及满脚的血泡,也不在意鞋底磨出了大洞,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快点回到家。饿了,就啃一口随身携带的馒头;渴了,就到路边的小溪里捧口水喝。当他终于走到家时,已是黄昏,看着熟悉的家,他满心欢喜,咿咿呀呀地用手语告诉亲人他在学校里生活得很好:每天都吃得饱饱的,老师也对他很好……

    看着他瘦削的脸,母亲心痛不已,然而家徒四壁,她却无能为力,只能把这份心疼深深地埋在心里。

    第二天一大早,他喝完母亲给他煮的一大碗面条,那面条里,饱含着母亲浓浓的爱。他剪了块硬纸板垫在脚底,减轻走路时的疼痛,又抱一罐家里腌的老萝卜,背起书包,再次踏上了返校的路程。这一切,做母亲的哪能不知晓十几亩的田地,一大堆要忙的家事,让她根本无暇分身,只能在心里默默难受,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亏欠他太多太多。

    5

    养儿防老心

    这样的艰辛日子,一晃就是五年。五年的时间,他由一个懵懂的孩子,蜕变成了一个坚毅的少年。在这五年里,他从学校学习了很多东西,而最让他激情澎湃的,是绘画,尤其是水粉画。每当他拿起画笔,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他可以在画纸上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画家乡的田野,画父母劳作的身影,画妹妹们灿烂的笑容。每一幅画,都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初中毕业时,母亲去学校帮他收拾行李,老师拿出他创作的一幅幅激情画卷让母亲观赏,语气里满是赏识与赞叹:这孩子是个人才啊,一定得好好培养!

    然而,他想要继续学习,就只有去省城,而省城的特殊学校一年花费最少也得五万元。五万元,对于那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母亲回到家后,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夜未眠。她看着熟睡的孩子们,心中满是纠结和无奈。她觉得亏欠儿子太多,因此决定要让他继续读下去,哪怕对不起任何人,也不能对不起他。于是,母亲打算让正在上学的三个妹妹辍学,全力供养他一人。

    当妹妹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哭了。大妹拉着母亲的手,哭着说:妈妈,我不想辍学,我想读书,我想考大学。

    二妹和小妹也在一旁抹着眼泪,不停地抽泣。他看着眼睛红肿的妹妹们,一下子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他在屋里闷了一个下午,脑海中不断地想着家里的情况,想着妹妹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想着父母的艰辛。他知道,自己不能这么自私,不能因为自己而耽误妹妹们的前程。

    晚上,他来到母亲面前,眼神坚定,用手语比划着:妈妈,我不想再上学了,让妹妹上吧,她们比我聪明,我去干活赚钱供养她们。

    母亲听了,泪水夺眶而出,母子俩抱头痛哭,那哭声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6

    童年艰辛路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不见了踪影。后来,母亲听他的同学说,那一天他返回了学校,取回了他所有的画。那些承载着他梦想和心血的画,不知被怎么了,至今也是个隐秘,成为了他心中一段难以言说的过往。

    再后来,他孤身一人去市里打工。因为自身的缺陷,他处处受到歧视,找一份工作难如登天。他去过无数家工厂,每次都是满怀希望地去,失望透顶地回。在一家工厂的招聘处,他刚表明自己是聋哑人,招聘人员就直接摇头拒绝:我们这里不招聋哑人,你走吧。

    那一刻,他感到无比的绝望和自卑,蹲在路边,泪水不停地流淌。

    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最终在一家福利工厂找到了一份看车床的活计,每天还得负责装卸货,工作强度极大,累得半死,可薪金却少得可怜,每月只有二百多元。即便如此,他依然很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每天都吃苦耐劳,努力工作。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他却专注地盯着车床,认真完成每一道工序。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胳膊累得抬不起来,他都咬牙坚持着。他吃着工厂里配的大锅菜,省吃俭用,每月工资一分不落全数捎给家里。有了他的补贴,家里的生活略显宽裕,最起码弟妹们能及时缴纳学校的各种费用。

    三年后,大妹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几千元的缴款单。他特地从市里赶回家,当他的手轻轻抚摩着烫金的通知书时,心中满是雀跃,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拉着大妹来到镇上,想要给她买几身新衣服。在服装店门口,大妹却停下了脚步,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哥,别浪费钱了,我有衣服穿。

    他硬拉着大妹走进店里,挑了几件漂亮的衣服,塞到大妹手里:傻丫头,考上大学是喜事,该买新衣服。

    大妹捏着尚有他余温的钞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哪舍得去置办新衣裳

    大妹的学费,经过一家人的七拼八凑,好不容易有了着落。但他却又开始忧心忡忡:二妹在读高二,小弟小妹现在也皆上初中,以后家中花销肯定很大,父母半生操劳,身体大不如从前,况且种地哪能赚够让弟妹读书的钱回到工厂后,他依旧守着车床,尽管每天都很累,但他依然挤出闲暇时间,待在厂里师傅面前,偷偷学习焊接技术。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一门技艺,靠自己的本事养家糊口。

    7

    求学梦想破

    为了学习焊接技术,他吃了不少苦头。焊接时,火花四溅,稍不注意就会烫伤皮肤。有一次,他的手臂被火花烫出了一个大水泡,疼痛难忍,但他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经过不断地努力,他的焊接技术越来越娴熟。随后,他辞了厂里的工作,凭着自己的本领,寻得了一份工资更高却也更累的工作。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十几个小时。夏天,车间里闷热难耐,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冬天,寒风刺骨,他的手被冻得通红,但他从未抱怨过。第二年,二妹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骄傲地拿出了足够的钱缴纳妹妹的学费,只是一年的辛劳,让他瘦得皮包骨头。二妹含泪摸着他的手臂,一捏仅仅提起一层皮,他却憨憨地笑着,用手语比划着:我没事,只要你们能好好读书,我再累也值得。

    又是几年过去,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在外奔波了八年,却仍是孤身一人。在乡下,二十五岁早已属于大龄青年,母亲很是着急,一心想要给他娶一房好媳妇。母亲觉得自己亏欠他太多了,虽然弟妹们都信誓旦旦以后要好好待他,但她总觉得,只有自己的女人才能知冷知热。

    母亲开始四处托人给他介绍对象,一次次的相亲,都以失败告终。有的姑娘嫌弃他是聋哑人,有的觉得他家境不好。每次相亲回来,他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默默地发呆。他知道自己身有残疾,很难配得上完美的姑娘,但他毕竟是个聪明灵秀的男儿,一般的姑娘他又难以接受。母亲对他耳提面命:儿啊,咱自己不行,眼光不能太高了。

    他何尝不想娶妻生子,多想找一个与自己相知相爱的姑娘,携手走过一生,举案齐眉!可自身的缺陷,肩上的重担,让他无法像常人那样自由恋爱,注定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心中的苦楚,无人诉说,只能默默承受。

    而后,他没有回工厂,而是在家自己开了一个店铺,给别人焊制门窗。开店花了很大的本钱,他四处借钱,才凑够了启动资金。店铺开业后,他每天从清晨就蹲在那里工作,一蹲就是一天。为了节省开支,多赚些钱,他宁可自己每天忙到十多点,也不肯找一个帮工。

    8

    聋哑学校梦

    夏天,烈日炎炎,焊气的熏炙和高温,让他原本尚称得上俊美的脸变得红肿粗糙,汗水不停地流淌,滴落在工作台上;冬天,寒风呼啸,他的手被冻得僵硬,但他依然坚持工作。他的手艺高超,为人实在,生意源源不断。但这也让他更加消瘦,每天累得回家倒头就睡,根本就吃不下去饭。但为了双亲,为了兄妹,他无怨无悔,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在母亲的操持下,他结了婚,那个女孩他只见过一面,腿部有些残疾。母亲不容许他不同意,说:人家姑娘不嫌弃你,你就别挑了。

    命运如此安排,他又能怎样只能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

    在母亲的操持下,他结了婚。那是个潮湿闷热的夏日午后,蝉鸣聒噪地撕扯着空气,母亲把他叫到堂屋,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搭在他肩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恳求与期待:儿啊,邻村王家姑娘,虽说腿有些残疾,但踏实本分,愿意和咱过日子。

    相亲那日,老式八仙桌擦得锃亮,上面摆着几碟自家腌的咸菜和一盘放蔫的苹果。他局促地坐在木椅上,看着女孩被母亲迎进来。女孩低着头,碎发遮住半张脸,走路时右腿微微跛着,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命运的坎坷。两人只对视了一眼,那一眼里,有陌生、有羞涩,更多的是被生活打磨后的无奈与顺从。母亲在一旁忙前忙后,不停地说着好话,生怕这桩婚事黄了。他望着母亲鬓角的白发和眼角深深的皱纹,那些年为了这个家操劳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最终默默地点了点头。

    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华丽的婚纱。院子里支起几口大锅,煮着大锅菜,村里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说着些祝福的话。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牵着女孩的手,在众人的目光中拜了天地。那一刻,他在心底告诉自己,不管怎样,都要扛起这个家,给妻子一个安稳的生活。

    9

    徒步归家路

    婚后,他对妻子体贴入微。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熟睡的妻子。简单洗漱后,便直奔店铺。店铺里堆满了各种钢材和工具,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焊渣味。他戴上厚重的护目镜和手套,开始一天的工作。焊枪喷出的火花四溅,在昏暗的灯光下,宛如一颗颗流星划过。他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钢材,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滴在滚烫的铁板上,瞬间蒸发成一缕白烟。

    中午时分,妻子会一瘸一拐地给他送饭。她总是把饭菜用保温桶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凉了。当她走进店铺,他总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接过饭菜,拉着妻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坐下。两人相对而坐,没有太多言语,只是默默地吃饭。有时,他会夹起一块肉,放进妻子碗里,妻子则会红着脸摇头,又把肉夹回他碗里。这一来一回间,是无声的爱意在流淌。

    晚上回到家,他早已疲惫不堪。但只要看到妻子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或是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他会走上前去,帮妻子揉揉酸痛的肩膀,用手语比划着问她累不累。妻子总是微笑着摇摇头,然后用手势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让他别太辛苦。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来找他焊制门窗的人络绎不绝,从附近的村民到镇上的商户。为了多赚些钱,他几乎全年无休,就连过年,也只是匆匆在家吃顿团圆饭,便又回到店铺赶工。春节期间,别人家都热热闹闹地走亲访友,他却在店铺里,听着远处传来的鞭炮声,挥舞着焊枪。

    双亲的身体越来越差,父亲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每到阴雨天,膝盖就疼得无法走路;母亲的眼睛也愈发模糊,看东西总是眯成一条缝。他心疼父母,却又无法停下工作。只能在晚上回家后,给父亲揉揉膝盖,陪母亲说说话。他用手语告诉母亲:您别担心,有我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母亲听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颤抖着用手抚摸他的脸,仿佛在抚摸着儿时那个乖巧的孩子。

    10

    绘画激情燃

    弟妹们的学业也到了关键时期。大妹在大学里努力学习,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二妹面临高考,每天埋头苦读,书桌前堆满了厚厚的书本和试卷;小弟小妹也在初中奋力拼搏,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他时刻关注着弟妹们的学习情况,每次发了工资,都会第一时间把钱寄回家,叮嘱母亲一定要给弟妹们买些营养品,别让他们累坏了身体。

    有一次,二妹在高考前压力过大,情绪崩溃,给家里打电话哭诉。他得知后,心急如焚,连夜赶回家。看着二妹憔悴的面容和红肿的眼睛,他心疼极了。他拉着二妹的手,用手语耐心地安慰她,告诉她不要有太大压力,尽力就好。他又跑到镇上,给二妹买了各种补品和复习资料。临走时,他在纸上写下:加油,哥相信你!

    二妹看着纸条,泪水再次夺眶而出,紧紧地抱住了他。

    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曾经俊美的脸庞,如今布满了焊渣留下的疤痕和岁月的沧桑。他的双手粗糙不堪,布满了厚厚的茧子和烫伤的疤痕。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依旧每天早出晚归,为了这个家默默付出。

    妻子怀孕后,他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在店铺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妻子。他学着给妻子做饭,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妻子总是吃得很开心。他会在闲暇时间,用手语给未出生的孩子讲故事,想象着孩子出生后的样子。

    孩子出生那天,他守在产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当听到孩子第一声啼哭时,这个坚强的男人,泪水夺眶而出。他看着怀中小小的婴儿,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责任。他暗暗发誓,要让孩子过上好日子,不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受苦。

    11

    家庭重担压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他更加拼命地工作,有时为了赶一个订单,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累了,就趴在工作台上眯一会儿;饿了,就随便吃点冷饭。妻子心疼他,经常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笑着摆摆手,用手语告诉妻子:我不累,只要你们过得好,我做什么都值得。

    如今,他依然每天蹲在店铺里,焊制一合合大门,一扇扇铁窗。阳光透过店铺破旧的窗户,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疲惫却又坚毅的身影。他的眼神中,有对生活的执着,有对家人的爱,更有对未来的希望。一天又一天,他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让全家人过得好好的,吃饱穿暖。

    双亲已经老去,弟妹们还在读书,他仍需努力赚钱。每当收到弟妹们的好消息,看着他们寄来的奖状和成绩单,他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觉得自己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

    回忆起往昔时日,我不由泪流满面。哥哥啊,你从年幼失聪,到历经求学艰难、打工辛酸,再到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无怨无悔付出的一切,让弟妹们怎能不揪心。你用无声的爱,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你用坚实的臂膀,为我们遮风挡雨。你对亲人的爱,又怎能用语言来诠释

    12

    无言爱深藏

    哥哥呵,你的爱尽在无言间!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