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雨滴敲打着车窗,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玻璃上弹奏着无序的乐章。颜书瑶将额头抵在冰凉的车窗上,看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霓虹灯光。签售会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她的右手腕已经隐隐作痛,但心里却涌动着一种满足的疲惫。
颜小姐,到了。司机老陈的声音将她从恍惚中拉回。
颜书瑶抬头,透过雨幕看到了自己那栋位于城郊的独栋别墅。灰色的外墙在雨夜中显得格外冷峻,只有门廊处的一盏暖黄色壁灯散发着家的温度。
谢谢,明天十点来接我可以吗
没问题,颜小姐早点休息。
颜书瑶撑开黑伞,小心地避开地上的水洼。雨水打在伞面上的声音让她想起小时候躲在被窝里听雨的记忆。指纹锁发出轻微的滴声,门开了。她习惯性地在玄关停留了三秒,确认安全系统的绿色指示灯正常亮着,才踏入这个完全属于她的空间。
别墅内部与外部截然不同。原木色的地板,米白色的沙发,满墙的书架和随处可见的绿植营造出温馨的氛围。颜书瑶脱下被雨水打湿的外套,赤脚走向厨房,给自己热了一杯牛奶,加了一勺蜂蜜——这是她每场签售会后的固定仪式。
洗完澡,她换上那件浅灰色的丝质睡衣,那是去年生日时闺蜜林妍送的礼物。颜书瑶站在卧室的落地窗前,看着雨水在玻璃上蜿蜒而下。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窗框上的细微划痕——那是三年前安装防弹玻璃时留下的。作为国内最畅销的悬疑家之一,颜书瑶很清楚名气带来的不仅是财富,还有无法预知的危险。
床头柜上摆着她最新的《沉默的证词》,已经连续八周位居畅销榜首位。颜书瑶拿起书,翻到读者最常提及的那个情节——法医通过被害人指甲中的花粉锁定了凶手。她轻轻叹了口气,在那一页夹了一张便签,写上需要更专业的植物学咨询。
关灯前,她再次确认了安保系统的工作状态。三套独立的监控系统,门窗传感器,以及卧室衣柜中的那个隐蔽保险箱,里面除了一些重要文件外,还有一瓶防狼喷雾和一把小巧的电击枪。这些都是她的编辑林妍坚持要她配备的。
你书里写了太多真实的犯罪细节,林妍曾警告她,谁知道会不会有哪个疯子想挑战一下里的完美犯罪
颜书瑶当时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但她还是接受了这些安全措施。作为一个擅长描写犯罪心理的作家,她比谁都清楚人性的阴暗面有多么不可预测。
雨声渐渐变小,颜书瑶的呼吸也变得平稳而绵长。别墅陷入寂静,只有安保系统发出的微弱红光在黑暗中规律地闪烁着,像一只永不闭上的眼睛。
清晨的阳光透过半透明的窗帘洒进卧室时,颜书瑶已经醒了。她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清晨六点起床写作。犯罪心理学上有个理论,说清晨是人的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暴露本性的时刻。颜书瑶喜欢在这个时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
她赤脚走向书房,却在推开门的一瞬间僵在了原地。
书桌上,端正地放着一个纯白色的信封。
颜书瑶清楚地记得,昨晚入睡前她整理过书桌,上面除了笔记本电脑和一叠校样稿外什么都没有。她的心跳突然加速,手指微微颤抖着拿起那个信封。没有邮戳,没有地址,只有用黑色钢笔写的颜书瑶亲启,字迹工整得近乎刻意。
她深吸一口气,用拆信刀小心翼翼地划开信封。里面是一张质地精良的米白色信纸,上面的字迹与信封上的一致:
亲爱的颜小姐:
昨晚的签售会一定很累吧看到你喝下那杯加了蜂蜜的热牛奶时,我几乎能感受到你的放松。灰色丝质睡衣很适合你,比那件蓝色的更衬你的肤色。顺便一提,《沉默的证词》第137页提到的氰化物反应时间有误,实际会比您描写的快12到15秒。
期待您下一部作品。
您忠实的读者
颜书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从脊背窜上来。信中的细节准确得可怕——她的睡衣颜色,睡前的习惯,甚至是她书中一个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注意到的专业细节错误。
她立刻拿起手机,手指悬在报警号码上方,却又停住了。报警后要说什么有人闯入了她家却只留下一封彬彬有礼的信什么都没丢,安保系统也没有被触发的记录。
颜书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检查了整栋别墅。门窗都锁得好好的,安保系统记录显示昨夜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入侵迹象。她甚至查看了所有的监控录像——除了她自己,没有任何人进出过这栋房子。
这不合理...颜书瑶喃喃自语,再次拿起那封信。信纸质地考究,像是高档文具店的商品。她小心地将信纸装进透明文件袋,决定还是去一趟警局。
城西警局的接待大厅嘈杂而忙碌。颜书瑶坐在硬邦邦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警察和各式各样的报案人。她突然想起自己中常写的场景——光鲜亮丽的警局,干练专业的警探。现实显然要混乱得多。
颜小姐一位年轻女警走过来,李警官现在可以见您了。
李警官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发际线已经明显后移,眼睛却炯炯有神。他仔细听了颜书瑶的描述,检查了那封信,然后叫来技术人员检查是否有指纹。
您的安保系统确实很完善,李警官搓着下巴说,如果没有人入侵,那么信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被送进去的。您有家政人员吗
每周三会有保洁阿姨来,但今天是周二。
我建议您先更换门锁密码,加强监控,我们会派人去您家附近查看有没有可疑人物。李警官递给她一份报案回执,不过说实话,这种情况我们很难立案。没有财产损失,没有人身威胁,甚至没有确凿的入侵证据。
颜书瑶理解地点点头,虽然心里并不满意这个结果。就在她起身准备离开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高大的身影快步走了进来。
李队,滨河公园那个案子有突破了,监控显示——来人突然停住,注意到办公室里的颜书瑶,抱歉,不知道你有访客。
颜书瑶抬头,对上了一双锐利如鹰的眼睛。那是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身高至少一米八五,肩膀宽阔,警服衬衫下的肌肉线条隐约可见。他的面部轮廓分明,下颌线条坚毅,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没关系,程队。李警官介绍道,这位是颜书瑶小姐,著名作家,来报个奇怪的案子。颜小姐,这是我们刑警队的程临队长。
程临的目光在颜书瑶脸上停留了几秒,然后微微点头,久仰。《血色拼图》写得很专业,尤其是对连环杀手心理侧写的部分。
颜书瑶惊讶地挑眉,没想到这位看起来严肃冷硬的刑警队长竟然读过她的书,还能记得具体内容。
谢谢,没想到程队长也看。
专业参考。程临简短地回答,目光扫过李警官桌上的信封,遇到麻烦了
颜书瑶正想回答,李警官已经抢先道:颜小姐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有人似乎对她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
程临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那双锐利的眼睛直视颜书瑶,有任何威胁内容吗
没有,只是...太详细了,详细得令人不安。
程临思考了几秒,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颜书瑶,如果收到更多类似信件,或者发现任何可疑情况,可以直接联系我。
颜书瑶接过名片,指尖不小心碰到了程临的手。他的手掌粗糙而温暖,与她想象中刑警的手一模一样。
谢谢,我会的。
离开警局时,颜书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透过玻璃门,她看到程临正专注地与李警官讨论案件,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毅。不知为何,这个陌生警官给了她一种奇怪的安心感。
她小心地将名片放进钱包,心里清楚这不会是最后一次见到程临。那封神秘的信件背后,一定藏着更复杂的谜团。
第二章
漏洞与信纸
颜书瑶将第七个微型摄像头安装在书房窗帘的褶皱处,后退一步审视自己的杰作。整栋别墅现在布满了监控设备,几乎没有任何死角。三天前从警局回来后,她不仅更换了所有门锁密码,还升级了安保系统,甚至给卧室门加装了一道老式插销——那种最原始的安全感有时反而最让人安心。
这下看你怎么进来。她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喃喃自语。
书桌上的透明文件夹里已经躺着三封信。第一封是那天早上发现的,接下来的两天,每天清晨都会有一封新的信出现在她家中不同的地方——第二天在厨房的咖啡机旁,第三天则夹在她正在的心理学著作里。
每一封信都比前一封更详细,也更专业。第二封信准确指出了她前一天写作时修改过的段落,第三封则用半页篇幅分析她最新中犯罪现场重建的技术性错误,论点之专业让颜书瑶一度怀疑是不是某个退休的法医在恶作剧。
data-faype=pay_tag>
但最令她不安的是,这些信的出现方式。即使有了全套监控,她依然没拍到任何入侵者的影像。信件就像凭空出现一般。
手机震动打断了她的思绪。屏幕上显示林妍的名字。
书瑶,你还在呼吸吧编辑熟悉的声音传来,带着一贯的调侃,三天没动静了,出版社那群秃鹫开始担心他们的摇钱树是不是终于枯死了。
颜书瑶轻笑,告诉他们我还活着,新章节周末前发你。
最好如此。林妍顿了顿,声音突然压低,说真的,你还好吗前天你突然问我安保公司的事,现在又闭门不出...遇到麻烦了
颜书瑶犹豫了一下。林妍不仅是她的编辑,也是大学室友,几乎是她最亲近的朋友。但这件事...她还没准备好告诉任何人。
没什么,就是最近写到一个跟踪狂的角色,想亲身体验一下被监视的感觉。她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轻松。
变态作家心理。林妍嗤笑,行吧,不过周五我得来一趟,总编想跟你谈谈新书宣传的事。顺便带瓶好酒,庆祝《沉默的证词》第九周榜首。
挂断电话,颜书瑶走向书柜,抽出那本被夹了信的犯罪心理学专著。信中提到的问题确实存在——她描写的血迹喷溅形态确实与现实中不同。但这一点,就连出版社聘请的专业顾问都没发现。
谁会注意到这种细节警察法医还是...真正的凶手
门铃突然响起,颜书瑶浑身一颤。监控屏幕上显示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她家门口——是程临。他穿着便装,深灰色衬衫包裹着宽阔的肩膀,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
颜书瑶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头发才去开门。
程队长她刻意保持语气平静,有什么事吗
程临微微点头,颜小姐。抱歉突然打扰,有起案子想请教你的专业意见。他顿了顿,锐利的目光扫过门框上新安装的传感器,看来你加强了安保。
职业习惯。颜书瑶侧身让他进入,什么案子需要咨询一个写的
程临走进客厅,目光迅速扫过房间的每个角落,最后停留在书桌上那几封装在透明袋里的信上。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
颜书瑶皱眉,什么意思
你收到更多信了。这不是问句。程临走向书桌,但没有触碰那些证据,可以看看吗
颜书瑶点头,同时观察着程临的反应。他信件的表情专注而冷静,眉头偶尔微蹙,特别是在看到第三封信中专业的技术分析时。
你报警是对的。程临放下最后一封信,写信的人有执法背景,或者至少接受过专业训练。
你怎么确定不是警察干的颜书瑶突然问。
程临挑眉,似乎欣赏这个直接的问题。用词习惯。真正的警察不会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8条,我们会直接说按程序或者引用具体条款内容。这些信太教科书了,像学生在模仿老师。
颜书瑶若有所思。程临的分析与她自己的推测吻合——写信人试图表现得更专业,但细节出卖了他。
所以,你想咨询什么案子她转移话题。
程临打开文件袋,取出几张现场照片铺在茶几上。三天前,城西公寓发生一起命案。表面看是自杀,但有几个细节不对劲。
颜书瑶凑近查看照片。死者是一名中年男性,坐在书房椅子上,太阳穴有枪伤,右手握着枪。
《血色拼图》第二章,程临说,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
颜书瑶心头一震。确实,这是她第二本中的关键情节——伪装成自杀的他杀。
模仿犯罪
不全是。程临指向照片中死者手腕,你的书里没提到这个。
颜书瑶仔细看去,死者左手腕内侧有一个模糊的印记,像是被什么东西按压过。
这是什么
我们也不确定。程临的声音低沉,但这是唯一的疑点。死者没有自杀动机,现场太完美了,完美得像是...
像是照着教科书布置的。颜书瑶接上他的话,突然明白了程临的来意,就像那些信。
两人目光相遇,一种无声的理解在空气中流动。
我需要你的帮助。程临直接得令人意外,你对犯罪心理的把握比我们大多数侧写师都精准。这起案子...感觉不对。
颜书瑶没想到会从程临口中听到这样的请求。她原以为警察,尤其是他这样看起来骄傲的刑警队长,会对外行抱有天然的排斥。
我可以看看完整的案件资料吗
程临摇头,规定不允许。但我可以口述细节。
接下来的两小时,他们深入探讨了案件。颜书瑶提出几个被警方忽略的心理细节,程临则不时纠正她推理中的技术性错误。争论最激烈时,颜书瑶几乎忘记了这个男人的身份,完全沉浸在专业讨论中。
不对,她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是预谋杀人,凶手一定会留下某种签名,这是心理需求。你的现场照片没拍到整个书架顶部,那里可能有东西。
程临眯起眼睛,为什么是书架顶部
因为控制。颜书瑶不假思索,这类凶手喜欢在高处留下标记,象征俯视受害者的权力感。你的死者是个成功人士,凶手需要这种心理补偿。
程临沉默片刻,突然拿出手机拨了个号码。小张,再去检查一遍李成明家的书架顶部...对,每个角落。
挂断电话,他看向颜书瑶的目光多了几分欣赏。你从哪里学来的这些
研究。颜书瑶微笑,我花了三个月跟着一位退休FBI探员学习犯罪心理学。不过,她指向那些信,显然有人比我更专业。
程临的表情重新变得严肃。这些信...你最近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人吗参加过什么活动
颜书瑶摇头,只有常规的签售会和出版社会议。她犹豫了一下,程队长,你认为这和那起命案有关联吗
不确定。但巧合太多就不是巧合了。程临站起身,我会安排人手在你家附近巡逻。同时,他递给她一部手机,用这个联系我,比名片上的号码更安全。
颜书瑶接过手机,指尖再次碰到程临的手。这一次,她注意到他右手虎口处有一道细长的疤痕。
你读过我所有书她突然问。
程临点头,职业需要。了解流行文化中的犯罪描写有助于区分模仿犯和原创型凶手。
那你在《沉默的证词》里发现了几处技术错误
程临嘴角微微上扬,十二处。最明显的是第89页的弹道分析,子弹不会那样反弹。
颜书瑶挑眉,FBI的标准弹道测试显示,在特定角度和材质下,跳弹轨迹完全可以如我描述的那样。
但你的场景是混凝土墙面,不是钢材。程临反击,混凝土会使子弹变形,不可能保持完整轨迹。
颜书瑶哑口无言。他是对的。
看来我需要一个更专业的技术顾问。她半开玩笑地说。
程临的表情突然变得认真,如果你真的需要帮助,随时联系。他指向那部新手机,里面只存了我的号码。
送走程临后,颜书瑶回到书房,思绪纷乱。程临的出现解答了一些问题,却又带来了更多疑问。为什么一个刑警队长会对她的书如此熟悉为什么他如此轻易就相信她的判断更重要的是,那些信的作者到底是谁
她重新检查了今天安装的监控设备,确保每一个都在正常工作。如果今晚再有信出现,她一定会抓住那个神秘人的尾巴。
电话突然响起,是那部程临给的新手机。屏幕上显示一条短信:书架顶部找到了东西。一个用血画的符号。你怎么知道的——C
颜书瑶的心跳加速。她只是根据犯罪心理学做出的推测,没想到真的猜中了。这起案件确实与她书中描写的相似,但又有微妙的不同,仿佛凶手在故意留下线索...
一个可怕的想法突然击中她:如果这些信和这起命案都是冲着她来的呢如果有人在玩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而她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主角
颜书瑶走向书桌,翻开笔记本开始记录今天的发现。在页脚处,她无意识地画了一个小小的符号——和程临描述的、凶手留在书架顶部的符号一模一样。
她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个动作。
第三章
红酒与监控盲点
林妍的高跟鞋声在门廊处清脆地响起时,颜书瑶正在厨房准备茶点。她抬头看了眼挂在墙上的时钟——下午四点整,林妍总是这样精确得像瑞士手表。
亲爱的,我带了你最爱的抹茶千层!林妍的声音从客厅传来,还有总编大人钦点的圣旨。
颜书瑶擦干手走出厨房,看到林妍正把一个大纸盒放在茶几上。她今天穿了一身利落的藏青色套装,短发精心打理过,耳垂上两颗小巧的珍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
什么圣旨值得你亲自跑一趟颜书瑶接过蛋糕盒,浓郁的抹茶香气立刻钻入鼻腔。
林妍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个文件夹,神秘地眨眨眼:《沉默的证词》电影改编合同初稿,还有...她压低声音,总编想让你在下个月的国际犯罪文学研讨会上做主题演讲。
颜书瑶挑眉:我记得去年他们还说我的作品过于专业,不够商业化。
销量改变一切。林妍笑着从包里又拿出一瓶红酒,所以我们要庆祝一下。这可是我从老爸酒窖里偷来的1990年波尔多。
颜书瑶去厨房取酒杯时,余光瞥见书桌上那些装在透明袋里的信。她犹豫了一下,决定暂时不告诉林妍这件事。倒不是不信任这位十年好友,只是...最近发生的一切都太过诡异,她不想把任何人卷入可能的危险中。
你最近在写什么林妍的声音从客厅传来,新书有进展吗
颜书瑶拿着两个高脚杯回到客厅:还在构思阶段。对了,你认识什么退休警察或者法医吗我需要咨询一些专业细节。
林妍正在开红酒的手突然顿了一下,酒瓶塞子发出轻微的啵声。怎么突然问这个以前不都是自己查资料吗
这次想写得更专业些。颜书瑶观察着林妍的反应,比如血迹分析这部分,我查到不同速度的喷溅形态会形成不同的——
高速撞击会产生雾状喷溅,中速是带状,低速则是滴落状。林妍流畅地接上她的话,同时将深红色的液体倒入酒杯,这是基础常识。
颜书瑶的指尖在玻璃杯上轻轻敲击。林妍刚才使用的术语太过专业,甚至精确到了法医鉴定中的分类标准。作为编辑,林妍确实了解很多出版知识,但绝不应该熟悉这种技术细节。
你什么时候对法医学这么了解了颜书瑶直接问道。
林妍的手微微一抖,几滴红酒洒在了米白色的桌布上。啊,糟糕!她慌忙去擦,却让酒渍扩散得更大了,最近在编一套法医题材的丛书,被迫学了一堆。
颜书瑶盯着那块逐渐晕开的红色痕迹。在透光的桌布上,它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形状——一个不规则的圆形,边缘有细小的放射状线条,几乎像是...一个简化版的太阳图案。
和程临昨天短信中描述的、凶手留在书架顶部的符号一模一样。
书瑶你还好吗林妍的声音突然变得遥远,你脸色很差。
颜书瑶强迫自己移开视线:没事,可能最近睡得不好。她拿起酒杯抿了一口,醇厚的酒液滑过喉咙,你刚才说的那套法医丛书,作者是谁
哦,是一群医学院教授合著的。林妍的语气恢复了平常的轻快,枯燥得要命,但总编坚持说这类书有市场。她从文件夹里抽出合同,先看看这个吧,华纳兄弟开价很不错,但版权期限有点长。
接下来的谈话回到了熟悉的出版业务上,但颜书瑶的心思已经飘远。那块酒渍渐渐干涸,但那个模糊的符号依然隐约可见。她想起林妍开红酒时熟练的手法——通常需要一定力气才能拔出的软木塞,她轻轻一转就出来了,像是经常做这件事。
但林妍明明几乎不喝酒。去年生日时,颜书瑶记得她连香槟都打不开。
...所以总编希望你在研讨会上重点谈谈犯罪心理描写与现实案件的差异。林妍的声音把颜书瑶拉回现实,特别是那些警方通常不会公开的侦查细节。
颜书瑶放下酒杯:比如什么细节
嗯...比如犯罪现场重建的技巧,或者...林妍的指尖轻轻敲击着合同边缘,物证链的保管流程读者对这些幕后细节很感兴趣。
物证链颜书瑶敏锐地抓住这个词,这是非常专业的警方术语,普通读者根本不会知道这个概念。
林妍的表情凝固了一瞬,随即笑道:我最近看太多警匪片了。总之,总编的意思是希望你多分享些内幕。
谈话继续着,但颜书瑶已经竖起了一道无形的防线。林妍今天的言行中有太多不协调的地方——她对法医学术语的熟悉,使用专业警方用语,甚至开红酒的熟练手法。最令人不安的是,那块酒渍形成的图案...
当林妍终于离开时,颜书瑶几乎是迫不及待地锁上门,立刻拿出程临给的那部手机。
你还在办公室吗她发短信问道。
回复几乎立刻到来:在。有事
我可能需要你来看点东西。
一小时后到。
颜书瑶利用这段时间仔细检查了林妍带来的所有东西。蛋糕盒里确实是普通的抹茶千层,合同文件也没有异常,那瓶红酒...她对着灯光观察,酒液清澈,没有任何沉淀物,瓶身标签上确实标注着1990年的年份。
但当她仔细检查软木塞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细节——塞子底部有一个几乎不可见的小孔,像是被极细的针头刺穿过。
颜书瑶的心跳加速。如果有人想下药,这确实是一种隐蔽的方式。但她刚才确实喝了酒,现在感觉完全正常...除非药物是慢性的,或者需要特定条件才会起效
门铃准时在一小时后响起。监控屏幕上,程临穿着便装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他的站姿笔直,肩膀线条在衬衫下显得格外分明。
发现什么了一进门程临就直奔主题。
颜书瑶指向茶几上的酒渍:你看这个像什么
程临蹲下身,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太阳符号。和案发现场发现的一模一样。他抬头看向颜书瑶,怎么形成的
我编辑打翻的红酒。颜书瑶简短地解释了今天林妍的异常表现,包括她对专业术语的使用和那个可疑的酒瓶塞。
程临听完,从纸袋里取出一个证物袋和镊子,小心地将软木塞装了进去。我会让人检测一下。你喝过这酒吗
喝了一小口,暂时没感觉异常。
程临的表情变得严肃:以后不要随便吃喝别人给的东西,即使是熟人。
林妍不是别人,我们认识十年了。颜书瑶反驳,但心里知道程临是对的。最近的怪事已经让她对最亲密的朋友都产生了怀疑。
程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道:监控有拍到什么吗
颜书瑶摇头:这就是另一个奇怪的地方。她带程临到书房,调出昨晚的监控录像,看这里,凌晨3:17分。
屏幕上,七个不同角度的监控画面同时出现了半秒的雪花,然后所有摄像头都微妙地调整了角度——原本对准门窗的位置现在全都偏离了几度,留下了一些之前没有的盲区。
系统日志显示一切正常,没有人为操作的记录。颜书瑶指着电脑屏幕,但很明显,有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在控制这些摄像头。
程临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能力,或者...
或者什么
或者有系统后门的访问权限。程临直视颜书瑶的眼睛,你的安保系统是哪家公司的
SecurePro,业内最好的。颜书瑶突然明白了程临的暗示,你是说...内部人员
只是一种可能。程临站起身,开始在书房踱步,那些信用的纸张,我查到了一些线索。
他从纸袋里取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间老式文具店的门面,招牌已经褪色,但还能辨认出文心斋三个字。
这家店二十年前就关门了,但它的信纸很有名,用的是特殊水印工艺。你收到的信用的就是这种纸。
颜书瑶接过照片,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熟悉感: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家店...
它在城西老街,离你小时候住的地方不远。程临的话让颜书瑶抬起头,你父亲曾经是那里的常客。
颜书瑶的手指微微颤抖。父亲去世时她才十岁,记忆已经模糊,但她确实记得有时会跟着父亲去一家满是纸香的老店。
这...和现在的案子有什么关系
程临没有直接回答:文心斋的老板叫陆文瀚,退休前是医学院的法医学教授。他在你父亲去世后三个月突然关闭店铺搬走了。
你怎么知道这些颜书瑶感到一阵眩晕,太多信息突然涌入脑海。
因为我查了。程临的声音出奇地柔和,陆文瀚是你父亲生前最后采访的几个人之一,为了那本未完成的犯罪调查纪实。
颜书瑶的父亲是一名记者,专门调查悬案疑案。他在采写一起连环杀人案时遭遇车祸身亡,案件最终不了了之。
你认为这些信...和二十年前的事有关颜书瑶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现在下结论还太早。程临收起照片,但明天我想去一趟文心斋的旧址,现在那里是一家旧书店。要一起吗
颜书瑶点点头,突然感到一阵疲惫袭来。她揉了揉太阳穴,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那口红酒开始起效了。
你还好吗程临的声音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有点头晕。颜书瑶勉强笑了笑,可能是最近太紧张了。
程临犹豫了一下,然后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轻轻扶住颜书瑶的肩膀,引导她在沙发上坐下。休息一下。我去给你倒杯水。
当程临的背影消失在厨房门口时,颜书瑶恍惚间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同样的宽厚肩膀,同样微微低头的姿态。这个联想让她心头一颤。
程临回来时手里拿着一杯水和一个小药瓶:普通的维生素B,可以帮助缓解紧张。如果你信得过我的话。
颜书瑶接过药片和水,毫不犹豫地吞了下去。这个简单的信任举动似乎让程临有些意外,他坚毅的嘴角微微松动。
今晚我可以在客厅守夜。他突然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颜书瑶本想拒绝,但恐惧感突然涌上心头。那些信,被操控的监控,可疑的林妍,还有那个神秘的陆教授...她轻轻点了点头。
谢谢。客房在二楼右手边。
程临摇头:我睡沙发就好。更靠近出入口。
那晚,颜书瑶躺在床上,听着楼下隐约的动静。程临的脚步声很轻,但依然能分辨出他在巡视房间,检查门窗。这种被守护的感觉既陌生又温暖。
凌晨两点,颜书瑶依然无法入睡。她拿起手机,犹豫了一下,给楼下发了一条短信:还醒着吗
几乎是立刻,回复就来了:嗯。睡不着
嗯。能...说会儿话吗
几秒钟后,手机响了。程临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来,低沉而清晰:想聊什么
不知道。随便说说。颜书瑶蜷缩在被子里,你为什么会当警察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我父亲也是警察。小时候总觉得他像个英雄。程临的声音带着一丝颜书瑶从未听过的柔和,后来才知道,英雄也会犯错,也会失败...但这不妨碍我们继续尝试做对的事。
颜书瑶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个总是带着笔记本和相机的瘦高男人。我爸爸常说,真相就像拼图,少一块都不完整。
他是个好记者。程临轻声说,我看过他写的那些调查报告。
他们就这样聊着,话题从工作到书籍,再到各自喜欢的电影。颜书瑶发现程临私下里远比表面看起来健谈,尤其是谈到刑侦技术发展史时,他几乎可以称得上热情。
不知何时,颜书瑶的眼皮开始变得沉重,程临的声音渐渐远去,她陷入了无梦的沉睡。
她没有看到,在客厅的黑暗中,程临站在书桌前,借着手机微弱的光线仔细检查着那些信。当他看到第三封信的某个段落时,身体突然僵直,手指紧紧攥住了信纸。
那个段落里,写信人用几乎与程临父亲日记一模一样的句式,描述了一起二十年前的悬案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