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六月的天,阳光明媚,到处都被照的通亮。热气一阵一阵的逼来。

    远处的田野绿色一片,各种植物都争着、透着绿色的苗头。

    一年中最广阔的绿色正在田野,山间,菜地争相露头。尽管太阳毒辣,绿色却更加起劲。仿佛毒辣的太阳就是绿色的肥料,把所有的植物催的更加碧绿透亮,更加郁郁葱葱,让大地充满生机。

    动物充满了口渴,狗伸出了红色的舌头躲在树荫底下。小孩攥着妈妈的衣袖扒在冰柜前走不动道。

    沿路的西瓜摊子一个接着一个,喇叭里喊着:

    刚摘的西瓜,新鲜又包红。

    整个世界仿佛进入蒸烤模式。路上行人稀少,三三两两,都不愿在太阳下多待一秒。

    女人们全副武装,遮阳帽,防晒衣,防暑裤。整个一套装束把一个人裹的只剩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感觉比冬天穿的都多,包的都紧。

    每次看到这些女的为防晒裹的如此严实,身上不由的会起鸡皮。心想,这不热吗

    真是男人的世界,永远理解不了女人为了防晒,防止晒黑,无所不用其极。

    三,四十度的地面温度,对于地下停车库来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里凉风习习,不冷不热,犹如另外一个世界,精神,舒爽。

    地下车库零零散散停着十多二十辆车子。有国产车,有进口车。当然进口车还是占了大多数,不过现在似乎不应该叫进口车了。而应该说成是合资车吧。

    而那种纯进口车似乎很少,因为合资车已经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既有进口车的品质,又有国产车的价钱。

    不像刚开始改革开放那会,买一辆进口车要等待,通关,交关税,上牌等。一套程序下来,既要很长时间,又要交大量的关税。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大大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聪明的中国人为吸引外国品牌车企进入中国,落户中国。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品牌。纷纷与世界各国的品牌车企合资造车,所以就有了我们说的合资车。

    合资车虽在中国生产,技术,质量,品牌其实和外国马路上跑的车是一样的。所以,在中国的道路上到处可看到世界各国品牌的汽车在奔驰,在飞奔。

    在奔向美好明天的道路上,有美国品牌

    ,有德国品牌,有日本品牌,有法国品牌,有英国品牌……。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万国荟萃,汽车云集。

    地下车库是我们小区专用的停车库,面积很大,有很多支柱区分着停车的区位。

    那些四方大柱既支撑着地面上的高楼,又分隔着地面下方块停车位。

    每个人柱子之间都有两个或者三个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用白色的粗线条分隔着,每个车由于位置的不同,开发商都标着不同的售价。

    而两个车位在一起的,中间只用一条粗白线条隔开。这种隔开方式却非常考验开车人的技术,稍微停偏了一点,另一个车位就非常紧张。

    车位的大小跟车子本身的尺寸差不多相同,只要停车时稍微偏向两个车位的中线,那么,另一个车位后进来的车就非常尴尬,所以,每天到晚上停车时,就有人在业主群发信息,说又是谁把车压住了中线,快来挪下车。

    既便不愿麻烦,这时就非常考验后面开进车位司机的技术。不过即使勉强把车停进去了,从车里出来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因为当车停稳后,驾驶室的车门刚好和四方支撑柱在一条线上,车门只能一条勉强让人出入的缝,而不能全开,车门被支撑柱限定了位置。

    于是,司机此时就要施展

    缩骨功

    ,侧着身子,把衣服扣紧,屏住呼吸,缩着肚子,慢慢的一步一步移到门外。

    而与旁边一车位的车的距离就更小,恐怕有

    缩骨功

    也很难出来,只有变成纸片人才能出来。所以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人只有朝着驾驶员方向鱼贯到车门口,再施展缩骨功才能出来。这就是开发商做的车位。

    由于有这些问题,我当时在挑选车位时没有选那种两个车位或三个车位在一起的那种车位。

    因为我知道会出现那种问题,所以挑了一个单独车位。所谓单独的车位就是支撑柱和墙形成的一个车位。因为做不成两个在一起,中间画条线的车位,所以形成单独车位。

    那各位看官要问了,为什么你能挑这种车位而别人怎么不挑这种车位呢问的好。说实话,我挑车位时不是第一个挑,为什么会让我挑上呢

    而这种单独的车位也就两三个,其实不多,在这里我解答一下。这个车位虽为独立车位。但它的宽度已限定了,不像其他车位,如果车子稍微比普通轿车大一点,还可借旁边车位一点空间。

    而这种单独车位宽度已限定,是不适合大一点的车子停放的。而我家的车刚好与这个车位宽度相吻合,开进去左右还可留下二十公另左右的空隙。

    因为柱子在车位进口,而我只要直着开进去,车屁股在车位进口处,里面是没柱子挡住,那么车门就可以完全打开,出入就很方便。

    当然,在进车位前,在车上的其他人和物品要先下车,先拿出去。这样才不会造成后面的尴尬。

    因为有宽度的限制,车位的价格自然要比其他连在一起的车位便宜,这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再就是我也没想过要再买更宽更大的车,这就是我心仪这个车位的原因。

    当然,事物都有利弊。每次把车开出车位就像考试,前后左右都要瞪大眼睛看的清清楚楚,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和车屁股右侧的车来个亲密接触。

    所以,每次开出车位都打都十二分的精神,眼睛的灵活程度这时会变的更高,脑袋左右晃动的频率也会更高。

    我家的车是一辆合资车,车龄不短,车上落满了灰尘。在车尾上随意一画,就能画出一副清楚的图画,在灰尘下面露出崭新的黑色的漆,车顶上和前引擎盖上也积满了灰尘。

    打开车门里面一股霉味扑面而来,直钻鼻孔。让人不得不赶快捂住口鼻。

    这一次开车门离上次把车开进这里大概有两个月左右。方向盘上长满了细细霉毛。手摸上去一手的绿霉灰。此时如果不用毛巾擦一下。简直不敢去握这个方向盘。

    由于现在正是梅雨季节,空气中水份足,加之地下室通风不是很通畅。驾驶室里,门上,前仪表盘上生着一层绿霉灰。

    看着整个车身像是从工地上开回来的灰土,而车内发霉的座椅和车内饰,似乎世界末日就在眼前悄悄演绎。

    擦着这些由自然带来的变化的车身。内心无比感慨,相信像我家这样的情况肯定不止我一家。绝大多数有车家庭应该都是用的少,而停放的时间长。而大多数为了所谓的面子花重金买来的铁疙瘩都在某个角落悄无声息的上演着末日狂奔。

    此时的起动正检验着此前的劳动成果,车钥匙扭动的那一刻,车子毫无生气。发动机寂静无声,没有出现应有的轰鸣声,而应在仪表上出现的数字灯光全然没有出现。

    整整个车子显得是那样的安静,仿佛待字闺中的处女。静静的毫无波澜,前后明亮的眼睛似乎也安静了,不睁了,不亮了。我循着车身绕了两圈,明白了,没电了。

    修车师傅是从对面不远的修车辅请来的。一个二十多岁左右的小伙子,胖胖的身形,黄色头发,看上去有点腼腆,身上散发着汽车机油的味道。

    手里提着一个不大的电瓶,左手拿着两根很粗的电线来到车旁。小师傅用他的电瓶和线正极对着正极,负极对着负极,此时仪表亮了,前后灯也有反应了。

    当然,发动机也发出应有的轰鸣声,整个车子好像借尸还魂一般

    ,活了。我的心也安定了。

    幸福的时光来的快,去的也快。车子发动的时间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按照小师傅的说法,太长时间没有发动车子,一定要让发电机对电瓶充电一些时间,这样电瓶有了新充的电,第二次发动才能有用。

    当我熄了火再次发动车子时,发动机悦耳的轰鸣声没有了,前后的眼睛也不亮了,仪表灯也没反应了。

    仿佛刚才长时间的轰鸣声是上个世纪的声音,只是在记忆中留了点影像,而现实根本没有发生,犹如幻觉一般。

    再次咨询刚才留着黄头发的小师傅,得到的回答是电瓶存不住电。电瓶长时间不用,也就是长时间不启动车子,不经常对电瓶充电。用小师傅的话说,电瓶饿死了。

    这么新鲜的概念,在我孤陋寡闻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电瓶也能饿死,好,很好。

    接下来的事情肯定简单多了,因为原来也换过电瓶,也是这样发动不了车子,当时想都没想,就叫修车店给换了电瓶,但这次距离上次换电瓶一年不到,心想,象这样一年不到就换一次电瓶,这费用是不是大了点

    ,但不换电瓶又有什么办法省点钱呢

    从不走寻常路的人脑海中始终有一个疑问,有没有别的方法,即少花钱,又能用满电的电瓶,或者即使是买新电瓶也不要买转手多次的新电瓶。

    当然我的愿望首先是不买从修车店的电瓶,他们的电瓶都是转手倒卖的。但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复杂。

    在我们这个十八线的小县城,我好像没有发现有专卖电瓶的店。

    没发现,那就辛苦自己的双腿,漫无目标的找呗。说是漫无目标,确实也是漫无目标。

    整个县城溜达了一遍,二遍……毫无结果,毫无头绪,两眼迷茫,四肢乱颤。

    随着一根烟卷的点着,吞云吐雾,烟雾飘渺。缓缓上升,然后随风慢慢飘散。

    一个认命的想法在头脑中占据了上风,不就是多花点钱吗钱挣来就是花的,你不花,我不花,他不花。市场经济怎么搞活。

    该别人挣的还是要让人挣,谁叫我此时急等着用车呢!别的渠道虽然多,远水解不了近渴。

    主意已定,步伐就更坚定。朝着不知转了几道手的修车铺,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仿佛屠宰场的牲口,迟早得换一刀,挨定一刀,万事大吉。

    当然,也有极不情愿的牲口,扭捏着,迟疑着,半推半就着。毫无办法,此时我就是那头极不情愿的牲口,向着屠宰场进发,速度是缓慢的,脑海是复杂的,身体是诚实的,目标是明确的。

    眼前突然出现的蓝底白字格外醒目,太阳犹犹豫豫的向西边遮住了自己的光芒,路边的店面招牌闪烁着各种颜色的灯光,路灯也亮了。

    蓝底白字,字的里面用白色灯光照射的字体更加明显,明显的四个黑体字。

    电瓶修复

    四个通体白光的大字。

    此时,我似乎得到了灵感,也像是找到了救星。但我不确定他是否是我的救星,为了不让自己自投罗网似的向

    屠宰场

    进发,只能找到心中的救星,心中的平静。

    一个大约二十多平米的店铺,左边摆满了各种闪着灯光的仪器,仪器上放着一些电动自行车电瓶,似乎正在充电,也许正在修复。

    右边摆放着几辆新电动车,墙上贴着各种修复电瓶的示意图,还有新电动车的宣传画广告。门口坐着一个满头花白头发的老者,正在摆弄着一个电动车电瓶。

    看老者的穿着似乎不是老板,更像做事的工人。一眼望去只有电动车电瓶在充电修复,而没有汽车电瓶的影子。

    我心中的救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我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向屠宰场进发,我似乎高兴的太早。

    花白头发老者正认真摆弄着电瓶,其他事情似乎与他无关。仪器上闪烁的灯光显示正全力修复每一个电瓶。

    我非常不识趣地上前与老者攀谈。你这里都修复什么车子的电瓶

    一般是电动车电瓶

    能修复到什么程度

    大概能修复到什么程度

    大约是新电瓶的百分之八,九十吧

    修复一次要多长时间

    一天左右吧

    费用怎么收呢

    电动车电瓶一组修复一次三十元

    修复一次能用多久

    修复好后保用一年

    汽车电瓶能修复吗我弱弱的问了一句。

    只要汽车电瓶是可重复使用的,就可修复老者微笑着说。

    我如接到豁免圣旨般的忐忑心情朝着我的车子方向驶去。经过最后的认定,我的汽车电瓶是可重复利用的,我如释重负。

    电瓶拿到店里,经过老者的检测为可修复型,可以修复。只是时间要一到两天,我说可以。

    同时,老者向我科普了一下如何保养电瓶的知识,以防长时间不用车把电瓶饿死了的情况。原来是我0Ut了,都知道电瓶会饿死。

    首先,每隔一个星期就要发动一下车子,即使不用车,也要在原地启动汽车半小时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车需要精心护理是一个道理,不能把车往那一放,对它不管不顾,不理不睬。时间长了,汽车也会闹脾气的。

    就像这次,当你急用车时,会让你干瞪眼,找不着北。这就是把它晾在那时间太久的原故。

    再就是如果不想长时间发动车子让他充电,还有一种办法是把电瓶负极拔下来,放在一边,使正负两极处于断开状态。

    要用车时再把负极装上,这个动作虽然麻烦一点,但实用价值高。

    当当然并不适用于所有车,有些车带有电脑芯片,如果切断电源,恐怕丟失数据,所以谨慎使用。不过我的车皮糙肉厚,这个动作应该没有问题。

    轰鸣的发动机声音证明这次电瓶修复是成功的。而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多样性也在这次电瓶修复中得到完美的诠释。

    如果不是偶然发现这个店面,那个本来有用的电瓶也许会落到废品收购站或者被人再次以新电瓶出售给下一个人的车上。

    一年后,这个被修复的电瓶还在发挥它该发挥的作用。此正应了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中午的太阳骄阳似火,晒在皮肤上火烤一般。

    在太阳中行进没有任何遮阳工具,只有一副黑镜只为了不那么刺眼。整个人像在太阳中游泳,被骄阳无死角裹着,浑身麻辣滚烫。

    我骑着电车一路飞驶,眼睛透过墨镜的过滤,远处的天空碧蓝如洗。白云东一块,西块,洁白如棉花糖。

    有一块白云旁边稀薄的小云块象制作棉花糖洒出来的薄膜,有些云块象火箭发射状,直冲苍穹。

    虽然中午天气很热,我还是决定出发。出发到25公里外的一个叫大夫弟的地方。这个地名我是第一次听说。

    尽管我是本地人,但对于家乡很多地方不熟悉,甚至可以用陌生来形容。

    尽管已年纪不小,我对自已的出生地附近远一点的地方,当有人问起时,或聊天时。很多地址还是一脸茫然。

    起初我听到大夫弟这个名字,总感觉非常遥远。非常陌生,陌生遥远对我来说都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和抗拒。

    开始看到这个单子,我下意识觉得这是个既远又无利可图的单子。又是保内单更心生厌恶。

    没有办法,谁叫是饮食男女,谁叫我是中年人,谁叫我上有老下有小。即使远点也要去完成这种单。不可能所有的单都在附近,都在县城内。

    总有一些单在乡镇,而且在很远的乡镇。有的地方电动车都到达不了,只有劳驾四轮油车才能到达。

    这种纯粹是赚不到钱的单,但是没有办法。

    记得有一次开着四轮油车到三十公里外去完成一个订单,单子是圆满完成,客户也非常满意。但回来第二天我老婆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息,内容说我前一天驾驶的四轮油车在某个地方违章。

    叫我到大队去交违章罚款,当时我听到这个消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自信在开车时没有什么违规操作,结果到大队一查才知道

    ,我开车时过某一路段左侧超过一辆大货车。而这个路段早就插了牌子,此路段禁止超车的告示。

    只是我不知道,直到交了罚款,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罚款,还和收罚款的女交警叫了几句。

    直到有一次骑电车从那段路过的时候,才知道这个路段大概两百米的一段距离不允许超车。看到这种牌子只有一种心理,哑巴吃黄莲的感觉。

    我不经常走那段路,谁知道那地方有这个牌子。我估计像这样被罚的司机绝对不止我一个,但我还是心有余悸,以后能不用四轮油车就不用四轮油车。免得又在那个不知道的什么地方又被拍照罚款,实在是不想感受那种滋味。

    这次去大夫弟这个陌生的地方,尽管知道路程较远,电动车能不能到达心里没底。但还是权衡再三。骑电动车之前夫人叫我开车去,我说还是算了,油费不算,车还要叫修车辅的人修好了才能开,我实在不愿折腾,不到万不得已,就让车呆在地下车经吧!

    说起这个大夫弟,尽管就在偏远乡镇,对我来说,这个名字好像来自火星的名字,实在怪我太孤陋寡闻了。

    于是,我硬着头皮拨通客户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稍显苍老的女人的声音。

    你好,我是你电器售后师傅,请向你的电器什么故障

    苍老女人用本地土话说:不通电,老跳闸好像还嗡嗡跳电声。

    以我多年的经验,大概知道是什么问题。于是就简单问了一下电器使用了几年。

    苍老女人说用了两年,我一听是保内,内心有一种不舒服的念头,不过转瞬即逝。

    然后又跟客户说加微信,把电器的型号,条形码拍过来。这时苍老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我不会弄微信。

    不会弄就叫会弄的帮你弄,我说:你那里那么远,我不可能先到你那拍了条码,型号再回来叫厂家发配件,一定要你先用微信先把这些拍过来,我根据你的型号发配件。

    最后客户也不知是叫别人还是自已弄好了微信,把我的微信加上,也把条码,型号拍过来了。

    就这样过了六七天,厂家配件终于发到我这里。客户通过售后系统知道配件到了我这里。

    这天,苍老的女人的声音又在电话那头响起:师傅,配件到了吗

    到了

    那什么时候来给我把电器修好

    你要发一个定位给我,没有定位,我怎么到你那里。

    怎么发,我不会,苍老女人说

    用微信发呀,我说

    微信,我哪有微信,听到这句话,我不知怎么形容自己的感觉,是年纪大了还是完全不了解智能手机,还是没有一点记性。

    我前几天不是加了你的微信吗我大声地说。

    哦,想起来了,是,是加了微信。

    我心里在想,这才几天的时间,就忘了。不过我更坚定这是一位年纪大的用户,更要把详细地址搞清楚,否则不能随便冒险去用户家。

    但我不会发定经。苍老的声音说。

    不会发叫会发的人帮忙给你发一下,没有定位我到不了你那里。

    好

    ,好,我去叫村里年轻人帮弄下,不好意思,这高科技我们年纪大的人就是玩不转,我先挂了,等下弄好了给你发过去。电话那头苍老的声音面带笑容说着。

    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左右,手机咕咕的水声响了一下,我打开手机,客户的微信上传来了大夫弟的位置定位图。

    我打开一看,从我这里到客户家的位置显示25公里,我一看这公里数,内心恪登一下,这么远,电车能到吗

    虽然电车显示能跑三十多公里,但定位只是卫星路程,不知准不准。路程上陂下陂,转弯过沟,路况如何,还要回来的电,心里没底。

    万一车到半路没电,那地方是县城边沿,有一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后来又一想,电车才跑半年不到,应该不会那么差。

    更何况又是天热,电车应该不会亏什么电。所以跟客户说好了,吃完中饭就到她那里去,用户也答应会在家里等。

    当我骑车到达大夫弟附近的镇上时,咉入眼帘是一条不宽的街道,街道两旁有几家小超市。正因为有几家小超市才让人感觉这是个街道,超市旁边有一家幼儿园。街道上几乎看不到有人走动。

    街道两旁没有开店的房子门开着,有几个老人在打着纸牌。

    一眼可看到头的街道两边房子外墙用石灰粉刷,有些墙面石灰已脱落,露出红色的墙砖。

    这时我要打开导航才能继续前进,前面的岔路口需要智能的导航系统才能不让我走冤枉路。我看了看电车电量指示少了一格,心里稍稍安稳些。

    因为我知道到了这个镇上离大夫弟大约只有三公里左右,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多走冤枉路,因为前路还是个未知数。

    随着导航的指引,进入了一条上升的路面。这条路一直沿着山势盘旋向上,路两边翠绿欲滴的各种高的,婑的,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树木陏陏葱葱。一幅天然大自然图景展现在眼前。

    山脚下大大小小的稻田,禾苗嫩绿遍地,秀色可歺。偶尔能看见几个年老的农民在田间拔草,侍弄菜地。

    随着路面不断上升,以往常的经验应该有一段水平一点的路程。但我似乎过于天真,路一直没水平过,一路都是趋势向上。

    我手搭凉蓬望向山顶,感觉离山顶还很远。心想,这条路不会直通山顶吧如果是这样,上坡对电车电量损耗很大,电车是否能爬到山顶,心里直打鼓。

    尽管路两边有绿意盎然的各种植物,也少了一份心情观赏。但走到这里来了,只有硬着头皮往上走,希望用户不会住在山顶。

    我的希望向来都会变成失望,至少在这段路。希望从来不是由我能决定的。

    随着导航的一再提醒,指引着我朝山顶狂奔。越接近山顶,路面越陡,陡到几乎要下来推车才能上去。最后还是慢慢爬到了山顶,这时回望山下远方群山,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正在我感叹大自然的雄奇时,导航传来了一个俏皮的女孩子的声音,距离目的地还有1.5公里,这个声音把我的观赏心情彻底浇灭,这是什么鬼地方,还没到。

    山顶的风景迷人,在茂盛的松树和各种杂树遮住了望向远方的视线。

    前方出现一条宽约四米,长约二十多米的林荫路。路两边山川相逼,路的上方各种青藤相互缠绕,形成一条能通过大卡车的林荫巷道。上方的粗藤完全把阳光挡在上面,人走在其间阴凉爽快,特别是现在这种三伏天。

    再看下电车电量又小了一格,如再有上长坡,电量估计够呛。还好,过了前面二十多米平路就是下坡。

    下坡的路相对轻松,不怎么费电。

    迎着风,把好方向,握住刹车,稳稳的往坡下驶去。随着车子正往前走时,不远处出现几栋红瓦红墙的二层小洋楼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坳里时隐时现。

    再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约两米,宽约一米五,顶上稍尖,底座宽大的天然巨石。石上镌刻着三个草书大字。

    大夫弟

    ,这三个字用红油漆描得鲜红,从漆的颜色可以知道这三个字描红的时间是近几天描的。

    村里每家都种了板栗树,板栗树叶青翠,迎着阳光发出绿色的亮光。

    我知道已到达目的地,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客户家。

    村子不大,几户人家镶嵌在这天然的山坳里。非常安静,连鸡犬的声音都没有,也没有人声,一片安静祥和。

    大概是中午天太热,都到阴凉的所在休息去了。

    找不到问路的人,只有通过先进的通讯设备(手机),才知道用户就在距离自己不到二十米的一栋二层小洋楼里。

    一位大约六十多岁,脸色黝黑的老妇人站在大门口向我招手。我来到小洋楼,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插座把电车充上电,回去才有保障。

    这一切弄好了我才稍微仔细打量了眼前的二层小洋楼。这是一栋新建的小洋楼,外墙白色的瓷砖还是新的。围着洋楼砌起了高约两米的围墙,围墙的红码祼露在外面,没有用水泥粉刷,砌在码上的砂浆有的还没完全干透。

    老妇人热情招呼我进屋,从冰箱里拿了一瓶红牛饮料说:天热,喝点饮料解解渴。

    谢谢

    边喝边向老妇人说:你这里还是蛮远的。

    其实也没多远,主要是翻这座山费点事。老妇人笑着说。

    这座山看着不大,还是蛮陡的

    是啊,是啊。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把电器修好了,电车的电也充的差不多了。我跟老妇人说:阿姨,你的电器修好了,我也要回去了。

    谢谢

    老妇人说。

    当我走出大夫弟,回首望去,多么安静祥和的世外桃园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