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一章

    凌晨三点的出租屋,台灯在泛黄的墙壁上投下张磊佝偻的影子。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像毒蛇信子,支付宝借呗

    58762

    元、京东金条

    34219

    元、美团生活费

    18943

    元……

    十七个贷款平台的欠款数字在备忘录里列成方阵,最后合计的

    276314

    元像块墓碑,压得他胸腔发闷。信用卡账单还没算进去,招商

    32000、交通

    28500、浦发

    41000……

    他不敢再加,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又逾期了。

    催收电话的震动让手机在桌面弹跳,屏幕上

    湖南衡阳

    的区号像定时炸弹。小赵抓起手机冲进卫生间,冷水拍在脸上也压不住心脏的狂跳。赵先生,您尾号

    4789

    的账户已逾期

    15

    天,根据合同……

    机械的女声在狭小空间里回荡,他盯着镜子里黑眼圈浓重的男人,突然发现鬓角冒出了白发。

    客厅的纸箱里装满了催收函,EMS

    的红色信封像血滴子堆在角落。最显眼的是某平台的律师函,宋体加粗的

    涉嫌恶意拖欠

    刺得眼睛生疼。三个月前他还是家广告公司的项目经理,一场疫情让甲方撤单、公司倒闭,失业那天正好是房贷还款日,从此便踏上了以贷养贷的不归路。

    床头柜的抽屉里藏着张全家福,女儿甜甜在幼儿园汇演上戴着纸皇冠笑得灿烂。上周视频时,孩子奶声奶气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陪我拼乐高

    他望着出租屋墙上的裂缝,谎称项目忙,却在挂电话后对着天花板发呆

    ——

    乐高是甜甜生日时他许诺的礼物,如今购物车还躺着那款售价

    399

    元的宇宙飞船,而他账户余额只剩

    17.8

    元。

    楼道里传来邻居开门的声音,小赵下意识屏住呼吸。自从开始负债,他变得像惊弓之鸟,听见敲门声就以为是催收,看见穿制服的人就绕道走。有次在小区门口遇见物业收费员,对方随口问了句

    最近怎么总见你晚归,他竟紧张得手心冒汗,支吾着说

    加班,落荒而逃。

    手机又亮了,是大学室友李哲发来的微信:赵,上次说的兼职还干不干晚上送外卖能挣两百。

    小赵盯着

    外卖

    两个字,想起上周在街头看见穿蓝色制服的骑手,突然觉得那些穿梭在车流里的身影都像自己

    ——

    被数字追着跑,在城市缝隙里找喘息的机会。他打下

    干,又删掉,最后回:等我想想。

    镜子里的男人眼神空洞,水龙头的水还在流,他想起母亲常说的

    人要活得敞亮。可现在,他像只钻进玻璃罐的苍蝇,看得见光却撞得头破血流。276314

    元,这个数字像道符咒,把他的生活劈成两半:一半是现实的苟且,一半是债务的幻影。他关掉水龙头,水声停止的瞬间,听见自己胸腔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第二章

    挣扎:在以贷养贷的迷宫里

    第一个还款日来得比想象中更快。小赵盯着信用卡账单,32000

    元的最低还款额是

    3200

    元,可他连这个数都凑不齐。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通讯录里的名字像浮在水面的落叶,他想开口借钱,却发现毕业后各奔东西,谁又能轻易拿出几千块

    再贷一笔吧,把这个月先撑过去。

    脑海里有个声音在蛊惑。他鬼使神差地下载了新的贷款

    APP,填写资料时指尖发抖,当

    审核通过,额度

    15000

    元

    的短信发来,他竟有种劫后余生的错觉。钱到账的瞬间就转给了信用卡,可

    15000

    元扣掉手续费,实际到账

    14250

    元,还完

    3200

    元,剩下的

    11050

    元像杯水车薪,填不满其他平台的窟窿。

    这就是以贷养贷的陷阱。小赵后来才明白,每借一笔新贷款,就像在身上缠一道绷带,暂时止住流血,却让伤口在黑暗里溃烂。三个月后,他的欠款从

    27

    万涨到了

    33

    万,新增的

    6

    万都是利息和手续费。有次整理账单,他发现某平台的年化利率高达

    35.9%,远超法律保护的范围,可当时借钱心切,根本没细看合同。

    催收手段也变本加厉。起初是礼貌的提醒,后来变成凌晨两点的骚扰电话,再后来是群发的侮辱性短信。小赵你就是个老赖

    欠债不还全家遭报应

    ……

    这些文字像针一样扎进心里。有次父亲打电话来,犹豫着问:

    村里有人说……

    你是不是遇到难处了他强装轻松地说

    没事

    ,挂了电话却躲在楼梯间哭了一场。

    兼职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小赵白天在人才市场投简历,晚上穿上黄色的外卖服穿梭在城市街头。夏天的暴雨浇透工装,冬天的寒风冻裂手指,他曾在送餐时摔进坑里,膝盖磕出鲜血,爬起来第一时间看餐有没有洒

    ——

    因为差评会扣钱。有次送单到高档小区,保安拦住他盘问,他站在零下五度的室外,看着业主们裹着羊绒大衣从容进出,突然觉得自己像个闯入者,在别人的生活边缘乞讨。

    但每笔兼职收入都让他感到一丝踏实。送外卖每晚能挣

    150-200

    元,周末去工地搬砖每天

    300

    元,加上偶尔接的设计私活,一个月能攒下

    8000

    多。他开始做详细的记账本,每笔开销精确到元:早餐

    5

    元包子、午餐

    10

    元盒饭、晚餐回家煮面条,烟戒了,酒也戒了,连坐公交都算着投币比扫码便宜

    2

    毛钱。

    有天晚上送完最后一单,小赵坐在马路牙子上数钱,皱巴巴的纸币加起来

    187

    元。他想起大学时和室友们通宵打游戏,输了的人要请吃烧烤,一顿就花掉好几百。那时觉得钱像流水,现在却把每一分都捏出水来。手机屏幕亮了,是催收短信:最后通牒,明日

    12

    点前不还款将联系你的紧急联系人。

    他攥紧纸币,指甲嵌进肉里,却第一次没有感到恐惧,而是燃起一股狠劲:我一定能还上。

    第三章

    觉醒:从数字囚徒到战略家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法律咨询。小赵在网上看到有公益律师免费提供债务咨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电话。电话那头的王律师听完他的情况,第一句话就让他愣住:你知道吗很多网贷平台的利息是违法的,你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像一束光照进黑暗。小赵开始疯狂学习债务知识,下载《民法典》合同编,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他发现自己借的很多贷款,综合年化利率超过了

    24%,有的甚至达到

    36%,根据法律规定,超过

    36%

    的部分利息无效,24%-36%

    之间的部分已支付的不能追回,未支付的可以不付。

    他做了个详细的债务清单,按平台分类,计算每笔借款的实际利率、已还金额、剩余本金。这过程像在拆炸弹,每算出一笔违法利息,就像拆掉一根引线。某平台借款

    50000

    元,分

    12

    期还款,每期还

    5200

    元,总还款

    62400

    元,实际年化利率高达

    35.9%。张磊根据法律条款,计算出合法利息应为

    50000×24%=12000

    元,总还款不应超过

    62000

    元,而他已经还了

    6

    期

    31200

    元,剩余

    6

    期只需还

    29800

    元,比平台要求的少还

    2600

    元。

    接下来是与平台的谈判。小赵整理好所有借款合同、还款记录,给每个平台的客服打电话,要求按照法律规定重新计算还款金额。起初客服总是推诿,甚至威胁,但当他说出具体的法律条款和计算方式时,对方的态度明显软化。他学会了录音,保留所有沟通证据,甚至准备了律师函模板(虽然没用到)。

    您好,我是赵XX,借款合同编号

    XXX,根据《民法典》第

    680

    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贵平台的综合年化利率已超过法律保护范围……

    每次通话前,他都要在镜子前练习语气,既要坚定又不能激动。有个平台客服起初态度强硬,小赵连续三天每天打一次电话,每次都条理清晰地摆事实、讲法律,第四天客服终于松口,同意调整还款方案。

    谈判成功的那一刻,小赵在出租屋里跳了起来。那笔

    50000

    元的借款,最终少还了

    8600

    元。这让他明白,负债者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法律是保护自己的武器。他把这个方法分享到网上的负债者群,群里炸开了锅,很多人跟他一样,第一次知道自己可以维权。

    与此同时,他的兼职收入也在增加。因为熟悉城市路况,送外卖的效率越来越高,晚上能挣到

    250

    元以上,加上周末的设计私活,月收入稳定在

    10000+。他制定了严格的还款计划:优先还利息高的违法平台,再还信用卡,最后处理房贷(申请了延期)。每还完一个平台,他就在备忘录里划掉,看着数字一个个消失,心里的石头也慢慢变轻。

    有次女儿甜甜在视频里说:爸爸,老师夸我画的宇宙飞船最好看,可是没有真的飞船。

    小赵看着手机里女儿的笑脸,想起购物车里躺了半年的乐高。他算了算,再还完两个平台,就能给女儿买礼物了。那天晚上送外卖,他觉得脚下的电动车都轻快了不少,城市的灯火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冰冷。

    第四章

    突围:当千万人汇成星河

    还款的第

    18

    个月,小赵还清了最后一个网贷平台。那天他截屏保存了还款成功的页面,盯着

    账户余额

    0.00

    看了很久,突然趴在桌上哭了。不是悲伤,是如释重负的狂喜。这

    18

    个月,他瘦了

    20

    斤,鬓角的白发更多了,但眼神里的光回来了。

    接下来是信用卡阵地。有了之前的经验,他不再慌乱。信用卡的优势是可以和银行协商个性化分期,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

    70

    条,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不超过

    5

    年。

    小赵主动联系银行,说明自己的情况,提供失业证明、兼职收入证明等材料,申请个性化分期。起初银行客服也是各种推脱,但他坚持不懈,每次通话都强调自己的还款意愿和实际困难。终于,XX银行同意将

    32000

    元分

    36

    期还款,每月还

    889

    元;XX银行将

    28500

    元分

    30

    期,每月还

    950

    元……

    算下来,每月还款压力减轻了不少。

    他依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但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绷。偶尔会给自己加个鸡腿,也敢在视频时答应女儿

    等爸爸忙完就回家。有次在工地搬砖时,遇到一个同样负债的年轻人,对方唉声叹气,说看不到希望。小赵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他听,告诉他

    不要怕,只要肯努力,一定能上岸。年轻人眼里重新燃起光,后来还加了张磊的微信,经常请教还款问题。

    网络上的负债者群成了他的另一个家。群里有创业失败的老板、有因病致贫的家庭主妇、有像他一样失业的年轻人,大家每天分享还款进度、交流兼职经验、互相打气。有人说

    今天还了

    5000,剩下的越来越少了,有人晒出兼职收入截图,有人分享维权成功的案例。小赵也成了群里的

    老大哥,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新人,告诉他们

    不要以贷养贷

    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

    李娜第一次在负债者群里发言时,头像还是张婚纱照。她打下

    老公跑了,欠了

    200

    万,后面跟了三个哭泣的表情,对话框里的文字像浸了水的棉线,在屏幕上晕开淡淡的灰。张磊点开她的朋友圈,最新一条停在三年前:两个孩子趴在茶几上画彩虹,配文

    爸爸说等挣了大钱就带我们去看真的彩虹。现在茶几换成了捡来的木板,彩虹画在出租屋发霉的墙皮上,大女儿用蜡笔在角落写了句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被李娜用口水巾悄悄盖住。

    城中村的出租屋没有窗户,灯泡悬在头顶像枚过期的蛋黄。小赵第一次视频时,看见李娜蹲在地上串珠,塑料珠子在漏风的门缝里闪着廉价的光。小儿子把奶瓶打翻在布垫上,大女儿抱着弟弟的腿哭,李娜手忙脚乱地捡珠子,突然就哭出声来:赵哥,这串完才挣

    3

    块钱,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镜头里的珠子滚进砖缝,像她掉在地上的眼泪。

    他想起自己最困难时躲在楼梯间数台阶的夜晚。打开电脑翻出收藏的兼职文档,手工串珠的商家联系方式早被他划了红圈

    ——

    这是他试过最适合宝妈的活计,不用出门,时间灵活。找到那家义乌厂商的微信,张磊把李娜的情况说了三遍,老板被他磨得没办法,同意先寄五公斤珠子过去,手工费从串一条

    3

    元提到

    3.5

    元。姐,你记住,

    他在视频里把串珠教程放大,穿完三颗白珠要加一颗金珠,这个节点最容易漏线。

    第一个月李娜挣了

    870

    元。她在群里晒出支付宝到账截图,数字后面跟着三个发抖的表情。小赵点开大图,看见收款账户名是

    甜甜妈——

    和他女儿同名。那天晚上他收到李娜发来的照片:两个孩子趴在木板上数珠子,大女儿用铅笔在纸板上画了座房子,窗户里贴着张纸条,写着

    卖珠子买的。城中村的路灯透过门缝照在珠子上,塑料折射的光映在孩子脸上,像落了层细碎的星星。

    后来李娜学会了在串珠时开直播。手机支架是用晾衣架改的,镜头对着布满老茧的手,珠子在指间跳动的声音成了直播间的

    BGM。有人问

    这能挣多少钱,她就举起串好的汽车挂件:挂饰

    3.5

    元,手链

    2.8

    元,攒够

    100

    条就能给儿子买罐奶粉。

    弹幕里偶尔有打赏的火箭,她会停下来鞠躬,说

    谢谢大哥大姐,声音里带着地方口音的颤音。小赵每次路过文具店,都会买几盒蜡笔寄过去,快递单上写着

    给画彩虹的小朋友。

    半年后李娜还清了第一笔网贷。她在群里发了段视频:出租屋的墙上贴满了串珠样品,小儿子趴在垫子上玩珠子,大女儿举着数学试卷喊

    98

    分。李娜的手在镜头前转了一圈,指关节因为长期串珠有些变形,却戴着枚用金珠子串的戒指。赵哥你看,

    她对着镜头笑,眼角的皱纹里都是光,我现在每天能串

    15

    条,挣

    52

    块

    5

    毛,再攒三个月就能给孩子报托管班了。

    背景音里,大女儿正在教弟弟念: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小赵保存了那段视频。有天晚上送外卖到城中村,他特意绕到李娜住的巷子口,看见二楼窗户亮着灯,窗帘上投出两个孩子趴在桌上的影子,中间是只移动的手,正在串起一颗又一颗珠子。灯光很暗,却像枚小小的太阳,把债务的阴影烫出个洞。他想起李娜在群里说的话:以前觉得

    200

    万像座山,现在每天搬

    52

    块

    5

    毛的石头,山再高,总有搬完的那天。

    巷口的风带着珠子碰撞的轻响,像谁在黑暗里悄悄编织着希望。

    小赵突然意识到,负债者不是孤岛,当千万人汇成星河,就能照亮突围的路。他开始在网上写文章,记录自己的还款经历,分享债务知识,没想到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有人留言说

    看完你的故事,我终于敢面对催收了,有人私信说

    谢谢你的方法,我成功和银行协商了分期。

    还清最后一笔信用卡账单那天,正好是女儿甜甜的生日。小赵买了那款宇宙飞船乐高,坐了一夜的火车回到老家。当他把礼物递给甜甜,孩子尖叫着扑进他怀里:爸爸!你真的给我买了!

    妻子在一旁抹眼泪,父母看着他,眼神里是失而复得的欣慰。

    那天晚上,小赵躺在自家床上,看着天花板熟悉的纹路,第一次睡了个安稳觉。手机里的负债者群还在跳动,有人说

    今天发工资,还了

    1000,有人问

    怎么和银行协商分期。小赵笑着回复,手指在屏幕上敲打,仿佛在编织一张网,网的这边是他的重生,网的那边,是无数人正在靠近的黎明。

    尾声

    上岸之后:债务是课,生活是诗

    现在的小赵在一家设计公司找到了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稳定。他依然保持着记账的习惯,每月工资到账,先存一部分作为应急资金,再按计划还款(房贷还在还,但压力小多了)。周末偶尔会带女儿去公园玩,看着孩子在草地上奔跑,他觉得之前吃的所有苦都值了。

    他没有忘记那些还在

    海里

    挣扎的朋友。业余时间,他成了兼职的债务咨询志愿者,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人。他常说:负债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只要你肯面对,肯努力,总有上岸的一天。

    有次在群里,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说自己欠了

    5

    万,觉得人生完了。小赵给他回了很长的一段话:5

    万不算多,我欠了

    33

    万都还了。你还年轻,有时间,有精力,只要找对方法,肯吃苦,很快就能还清。记住,不要以贷养贷,不要怕催收,更不要放弃自己。

    他知道,上岸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那段负债的经历像一场修行,让他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坚韧,也学会了与生活和解。现在的他,不再被数字绑架,而是懂得了生活的本质

    ——

    不是银行卡里的余额,而是身边的笑容,是清晨的阳光,是脚踏实地的每一步。

    窗外的阳光很好,小赵伸了个懒腰,打开电脑开始工作。手机里传来消息提示,是负债者群里有人报喜:今天还清了最后一笔,终于上岸了!

    小赵笑了,在对话框里打下:恭喜!欢迎来到岸上的世界,这里的风景很美。

    他知道,还有很多人在跋涉,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黎明。债务是人生的一堂课,教会我们敬畏、责任与成长;而生活,终究是一首需要用心去写的诗,哪怕曾有过阴霾,只要坚持向前,总会遇见阳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