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徐好好踱进来,瞥了一眼虾壳,道:“这就是你说的鳌虾?师师从前的护院,那个王犁刀,和他浑家帮你养着?”“嗯,想试试,塘中养虾,田埂种桑,不知有几分收成。”
“又一个要先花本钱的买卖。姚娘子,从下月起,你的四贯赁钱,不必出了,拿去给王犁刀吧。”
姚欢住了抹桌子的手。
徐好好道:“若不是遂宁郡王又给我和师师引荐了几门宗室,送来几个孩子学歌学琴,我们也充不了这样的阔气。师师说,姚娘子你是能做大事的,那王犁刀呢,她更晓得,是个面相憨厚、心思机灵的,保不准,你们捣鼓这些,真的有朝一日成了事,比汴京的猪行鱼行排场还大。你便将我俩的赁钱,记上利息,回头还给我们就成。”
姚欢没想到,原以为徐好好是个清高、没青,不想出来自己干了小半年,也开始接地气起来。
徐好好诚然道:“姚娘子,你身上的劲头,教我佩服。说来有意思,我弹了十年的筝,却是你给的那个谱子,越来越让我喜欢。原来丝弦也可那样拨弄,不只是柔宁淡远、流响出疏桐,亦能铿锵有力、一览众山小。我们女子的日子,就和琴谱一般,并非只一种法式。现在想来,当初求慕一位男子而不得他青睐,我竟会心性阴沉古怪这许多年,实在无谓。”
姚欢道:“莫这般说。曾为一首曲子痴迷得如飞蛾扑火般,不是乐师的错。曾被一个男子攫取住了心神,也不是女子的错。徐娘子,没有什么时日,是白过的,且行且品,就好。”
徐好好将这话嚼了嚼,心里头未免喟叹。
这姚娘子和那邵先生都挺奇怪,他们的言谈举止透露出的意味,分明与他们的寻常布衣之身,不太相符,只他二人,倒像能说到一处去。
===第203章
口蜜腹剑===
“公子,家主的三郎尚了县主,这一旬,俺家在城中的六处冠戴、金银犀玉店,所售之物,价钱都好商量,算是家主请新老客官,也一同沾沾喜气。”
金玉首饰坊中,曾纬刚拿起一把半月形的莲蕊图样金梳,掌柜就殷殷地过来招呼宣讲。
赵宋皇室到了这一代,宗室女子中,许多虽有“县主“的封号,家中情形却已如绿意微薄的朔野,她们也不再仿佛站在云端看人世、高不可攀的仙女了。开封城中一些奢阔的商家,只要肯下血本、出够聘礼,儿子娶回县主,并非难事。
曾纬好奇地问那掌柜:“听说正月里帽子刘家,也娶了县主,花去十万贯,不知你家这回,花费多少聘礼?”
掌柜笑道:“也就比帽子刘家,多一倍。”
“二十万贯?”曾纬放下梳子,眼眸一眯,淡淡自嘲道,“家父一年官俸不过四千贯,我家若想迎进一位县主,聘礼攒到新郎两鬓斑白,都不够呐。”
掌柜这样性子滑过泥鳅、脑子快过闪电的生意人,一听曾纬的话,咂摸到“四千贯”,心头惊道,乖乖,原来是不知哪位相爷家的公子,怪不得他不但模样俊逸倜傥,眉梢眼角还隐隐几分贵气。
掌柜忙拱手道:“公子这般好家世、好人物,区区县主算什么,公子只怕要做驸马哩。”
曾纬心中嗤一声。谁稀罕做驸马,像王诜那般,仕途尽毁。
关键是,莫说公主县主的,就算那艳冠后宫的刘贵妃,也未必及得上欢儿的明媚可爱。
离开竹林街后,曾纬想到姚欢说要自己攒嫁妆,越忖越不是滋味,看着不过申初时分,便踱到相国寺附近,将女子的发簪腕钏,挑几件像样的,回头给她送去,就当作给今日的诘问赔不是。
且说那掌柜,刚讲完一句“只怕要做驸马”,就恨不得抽自己个耳刮子。什么眼神呦,这公子明明是来挑女子的梳篦的,看的还都是年轻女子的款式,自是已有心上人。
他麻溜儿地打开柜锁,又捧出一件。
“公子请给这件掌掌眼,凤穿玛瑙的金镶玉半月宝梳,工巧精绝,莫说市肆之中,便到了官家的文思院里,也是顶尖儿的好物。”
曾纬接过,摩挲参研了一番。
雅丽又灵动,确实配得上自己心爱的女子。
曾纬付了定钱出来,迈出铺子,忽地发现自家府里常用的李夫人裁衣坊就在附近,便提步往那处行去,想再给姚欢定两身夏令的裙裳。
他没有想到,坊里除了李夫人外,还有张尚仪。
“听说你那侄女,此番又险些丢了性命,竟是一个国子学刚招入新开医科上舍的郎中,带你去救下的?”
“尚仪在官家身边侍奉,自是比东华门唱给芸芸庶民的榜上所记,知晓得更细更深,怎地还来问我。”
曾纬一想到姚欢曾在宫里被这女子摆过一刀,心里就膈应。
偏她今岁在礼部院试上,透过口风给自己,因而曾纬的语气,也不好太生硬,勉强镶了些打趣的味道。
张尚仪从架上取下一幅料子,向曾纬道:“这是李夫人新进的湖州寺绫,起名雨后晓寒轻,适合你母亲。我记得,当初她教我的第一首词,便是她那阙《好事近》。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对了,四郎,你也是,好事近了。”
曾纬眉头乍挑:“尚仪有了贡院那边的消息?”
张尚仪眼含春色,嘴噙笑意,婉婉低语道:“你在一甲。我在官家那里听来的,错不了。你打起精神,准备殿试吧。”
曾纬露出又喜又疑的神情:“此番知贡举的,不是蔡承旨蔡学士么?”
张尚仪收了满脸的慵懒妩媚,正色道:“正因为是蔡京,而不是章惇,你才未被黜落。蔡学士此人,你父亲不知为何,那般瞧不上,其实他比章惇有胸襟。”
曾纬道:“尚仪,父亲瞧不上蔡京,不仅仅因为他是章惇门下哼哈二将之一,更在于,此人时常首鼠两端。众人皆以为他是变法派、绍述党,实则谁在中枢,他便唯其马首是瞻,见风使舵的本事,满朝文武无出其右,譬如雇役法,当初司马文正公被宣仁太后从洛阳召回时……”
“四郎,”张尚仪打断他,仍是笑眯眯的,“你这回在贡院试场里头奋笔疾书的时候,难道心中就没有风向的准头么?”
曾纬一愣。
张尚仪道:“推己及人,人同此心。蔡学士,不过也是,想在官家跟前谋个位子而已,他哪里真的就是章惇走狗了。你呀,劝劝你阿父,情事上对我这样的女子凉薄些,无妨,宦场上,莫要太执拗,总也要为你和几位阿兄的前程思量思量,可是这个道理?”
张尚仪说得心平气和,温柔里蕴着交心体己的情绪,又带了若有若无的凄清意味。曾纬觉得,她最近,似乎没有从前与自己见面时,那样出言削刻、语藏讥讽了。
曾纬点点头,接过张尚仪递过来的一盅樱桃,蘸着蜜酪浆吃了几个。
张尚仪盯着那红彤彤的樱桃,又道:“殿试策论,不过也还是两桩事,赐土以柔远,然夏夷之祸并未消弭,罢回河之政,然官家分明心有不甘。你且仔细去想想,怎么谋篇布局,要揣摩的是官家的圣意,不是你阿父的心意。莫在金銮殿上犯糊涂,嗯?”
曾纬抬头,盯着张尚仪,神色滞了须臾,眼中便漾起感激之意来。
张尚仪与他四目相接,饶是她江湖已老,也不由在刹那间有种为之神夺的晕眩。
他这双好看的眼睛,的确是像魏夫人的,但那游刃有余间就能制住女子的眼神,分明就是得了他父亲的真传。
张尚仪目光一闪,又笑言道:“四郎,好事近,好事近,好事从来都成双。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我提前恭喜你。”
曾纬装傻:“什么洞房花烛夜?”
张尚仪起身,指指李夫人这二楼阁子的窗外:“你来看。”
曾纬走过去,顺着张尚仪的手指望去,正能见到自己方才买金玉梳的大铺子。离得本就不远,又居高临下,铺子里的客人站在哪些货物跟前挑选,都能看得分明。
张尚仪从容道:“让我猜猜,那位宝髻上要插上我们四郎所赠金钗玉梳的,不会是姚娘子吧?”
曾纬吃惊。
知晓此事的几个人,除了父亲,与她都无交往,难道是父亲说的?
张尚仪诚然道:“去岁她到宫里头当差,住在我院子里时,她衣服上的熏香,是你调制的吧?我当初的确要借着她,让刘贵妃能在官家跟前诉个委屈、多得几分怜爱,今后我从刘贵妃处替你家打听点消息,也便宜许多不是?但我,也是猜到你与她或许有情,才更不会让她留在宫里,去做皇后殿中招惹官家的女子。你呀,莫总听你阿父的,对我又要用,又看不上。”
“没有,我从未轻视过你。”曾纬恍然大悟后,斩钉截铁道。
张尚仪撇嘴:“好了,下去给她选裙衫去吧。”
===第204章
下乡考察===
榷货务的王斿王提举,关于胡豆的劄子,虽然已经上给官家,但姚欢估摸着,因这王斿乃曾布的外甥,而三省又是章惇把控的地盘,就算天子赵煦亲自过问,此事也还得在政事堂里扯一阵子皮。
如今,正是耕牛遍地走的时节,京畿各县的县令、县丞们,也该开始勤政了。
先去盯盯桑虾套养的事吧。
毕竟,到了初夏,那上千只二代小龙虾又该性成熟、交尾,若真的再次顺利繁殖,这种几何倍数的增长,哪里还能是王犁刀和胭脂两口子弄块小泥塘可以容得下的体量。
须打打那些抛荒的系官田产的主意。
姚欢于是去姨母处叫上美团,来竹林街和小玥儿搭班做早肆,自己简单收拾了个小包袱,在西城门外坐上王犁刀的骡车,下乡考察去。
一路西行,越过那些盛装打扮、往金明池去踏青的人群后,视野逐渐开阔起来。
姚欢上回出汴京城,还是被曾纬带来看雪,彼时她坐在车里,被曾纬的情话炙得七荤八素,哪还顾得去看沿途的风物。
今日瞧来,果然这汴京城的西郊,虽远不如内城厢的东边与南边热闹、坊户密度大,但驻扎了大量禁军营房,建造了不少寺院道观,最关键的是,竟然有看上去已具备相当规模的蔬菜种植和家畜禽类养殖基地。
“王大哥,那远远的几处田庄,看气派,不似寻常人家打理,是何处?”
“哦,好教娘子知悉,那是皇家的四园苑,玉津、瑞圣、琼林、宜春,每岁须出产二十八种五谷果蔬,除了粟、稻外,还有韭、笋、瓜、芡、茭笋、菘菜等,都是官家率领宗室祭祀时的荐新物品。”
“那我们走的这官道近旁的菜畦,是民田吧?”
“对,都是主户雇了佃户种,每岁也要交租子的,因不出产五谷,就将菜运去城里卖了,折成铜钱来交给县丞。”
“菜圃的主户们,收益如何?”
“娘子请想,京城内厢,除却皇城,有十个厢,百二十一个坊,近十万城郭户,每日里要吃多少菜蔬?还没算上那些酒楼饭铺的。听乡里的佃户说,有些大的主户,仅萝卜和菘菜,上完租赋,一岁盈余百贯也不稀奇。”
姚欢算了算,果然古今差不多啊。以上海郊县崇明岛为例,菜农的户均税后月收入搭在万元这条线上,是起码的。
果蔬种植业,靠近世界级的大都市,满足巨量人口的刚需,还是有利可图。
畜禽水产养殖业,道理应也差不多。
姚欢又问:“再那边,动静恁大,是养猪的?每日南薰门赶进来的猪,原来都是从城西绕过去的?”
“不光有猪,再行二里地,是养鹌鹑的。不过,养猪养禽的,和开畦种菜的不同,那都是几个世居城西的大姓人家把持,彼此联姻,在城内的猪行、禽行也是占了行首位置的,外人休想分一杯羹。”
姚欢心中暗赞,这王犁刀大兄弟,自打从红灯区会所的保安队长,变成县高官的聘用制助理后,比体制内的干部成长得还快呐,基层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王犁刀赶车也是个好把式,既稳且快,日头快爬到头顶心时,已抵达县令让他值守的系官荒田边。
胭脂挺着快要临盆的肚子,手中牵着三四岁的大娃,笑吟吟地迎上来。
姚欢见她,虽比在王诜家当婢女时黑瘦不少,脸蛋的肌肤也粗糙了,但一脸喜乐满足,看着好像怒放的朔野山花,整个人分明更好看了。
姚欢发自内心地高兴。
她上辈子,在现代社会里,就是个没有爹妈可拼的人,全靠自己从尘埃里一点点出苗擢茎,才能稍许活得体面有尊严些。
她对于王犁刀和胭脂这样身处一个王朝的底层、却努力活着的蚁民,天然地具有亲近感。
尤其对胭脂,姚欢敬她生就一副花容月貌、却不以资色待价而沽,只一心守着自己所爱的穷小子,就算水里火里地挣扎求生,亦甘之如饴。
莫道贫贱夫妻百事哀,莫道落叶添薪仰古槐,彼此相携相守,吃上饭的法子总还是能寻到的。
“姚娘子,让胭脂带你去看虾塘,俺去生灶、炊饭,胭脂月份太大了,弯不下腰去,俺心疼她。”王犁刀道。
姚欢抿嘴,将这猝不及防的一口狗粮愉快地咽了,跟着胭脂去看小龙虾。
小小的泥塘,水平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
塘虽只一两分大,却种有不少菖蒲,碧绿茁壮,被正午阳光晒得油亮油亮的,勃勃生机爱煞人。
“娘子,虾在这里!”
胭脂的大儿子,忽然拽拽姚欢的裙子,奶声奶气道。
姚欢上前,没废几分眼力,就看到靠近围堰的一大丛菖蒲下,果然露出几只黑里泛红的小龙虾,钳子吊抓在菖蒲与水面相接的茎杆上,大半身体虽掩映在水葫芦中,可单看那钳子的大小,就能推测,整虾应也超过两寸了。
虽然王犁刀此前已报告过虾的生长情况,但此刻,姚欢看到这些与虾苗时的个头不可同日而语的二代成虾时,仍然激动万分,简直想在塘边来一段《海草舞》。
这些都是“穿二代”小龙虾呐,居然真的活了!
还活得很不错。
看那力气大得恨不能夹断菖蒲的架势,它们再长两个月,那饱满的肉质,那弹嫩的口感,定不会输给它们那已经被做成熟醉小龙虾的父母们。
“姚娘子,这鳌虾长得,比螃蟹还快呢,真的好吃吗?”胭脂好奇地问。
“好吃得很,比螃蟹好剥,肉又比那些薄壳儿的溪虾湖虾肥,煮、闷、醉、鲊,但凡水族能用到的炊法,都能用在它身上。你今冬可做了豆酱?回头捞几个大的,晚间我用豆酱卤了,给你们尝尝!”
胭脂道:“好,再捞一条鲩鱼吧,先头放进去的小鱼,没见翻肚皮浮上来,应也活了呢。”
“胭脂,此地虫豸多吗?”
“过了惊蛰,自然是多的。不过犁刀已照着娘子的吩咐,在泥塘附近撒了雄黄粉。”
姚欢点点头,笑道:“鹭鸟也须防着些,让犁刀给你家娃娃做几把弹弓,可以打鹭鸟玩。”
小龙虾和食草鱼类共养,并非就能高枕无忧了。蛇、啮齿类、鸬鹚、白鹭,都是捕捉它们的好手。
姚欢又蹲下来,戳了戳围堰的泥巴。
小龙虾生存的极限温度,大约是零下四五度。
北宋这个时代,在历史上遭遇第三个小冰河期,从长安到洛阳,那些在盛唐时完全可以安全越冬的鸟雀和橘子树,常被活活冻死。
但姚欢在姨母家中试验了小龙虾过冬法,发现即使鱼池表面结冰,泥洞里的虾能安然越冬。
何况,小龙虾的性成熟期在半年左右,实在不行,捕捞后留育虾种可以进入地窖。
姚欢分明记得,上辈子去东北做项目,看到过沈阳郊县也有小龙虾养殖基地。
沈阳都可以,纬度低许多的汴京城,就算遇到冰河期,水族也总有办法活下来吧。
===第205章
拜访县丞===
夜幕降临,胭脂在四块大石头支撑起的木板上铺了厚厚一层麦杆,铺了几块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皮毛,才铺上一块县里公廨不要了的素缣帘布当作床单。“委屈娘子了。”胭脂抱歉道。姚欢一屁股坐在这搭在柴房里的简易床铺上,由衷道:“又松又软,都是日头的暖香,何来委屈?你也快去歇息,莫累着自己和肚子里那个。”胭脂走后,姚欢吹了油灯,躺在黑暗中。宁谧的乡村夜晚,有助于她安静地思考,明日跟着王犁刀去见县丞时,说些什么。在北宋县级官制中,县丞是最不稳定的职位,一大特点就是设、废无常。大宋立国之初,并不在县令之下设“丞”。直到仁宗天圣年间,朝廷才正式以皇帝诏令的形式,明确在开封府下辖的开封、祥符两个“赤县”,设立县丞一名,这个职位,在县簿、县尉之上。帝国开始大规模设置县丞一职,乃与神宗熙宁变法有关。由于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涉及的农业、赋税、募役等领域,都在帝国的基层,为了推行新法,各州各军两万户以上的县,都要设置县丞。然而神宗驾崩,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变法派受阻,元祐年间,县丞之职,在大部分县里又成了空置。只开封府因是国都所在之地,开封、祥符两个赤县本就政务繁忙,县丞作为知县的副手,才并未废除。王犁刀是当初救过开封县知县性命的人,知县对他关照有加,但平日里他常打交道的,仍是县丞郭修。王犁刀亲见了小龙虾的生长速度,晚饭时又和胭脂一起吃了姚欢用豆酱、青蒜焖烧的小龙虾,那虾虽还小,肉却兼具羊肉的厚实和蟹肉的鲜甜,入了浓郁的酱香滋味后,很是下饭,还比吃鱼肉蛤蜊肉顶饱。面相憨厚但心思活络的王犁刀大兄弟,想到在庵酒店做护院时,每个黄昏和深夜由街坊酒肆送来的鸡肝签子、酱烧蛤蜊、卤煮鸭肝等吃食,他敏锐地意识到,姚娘子所言非虚。这虾不像虾、蟹不像蟹的玩意儿,应能征服汴京人的舌头。姚娘子既愿意出钱,他自是愿意出力。这门行当若真能像养鹌鹑养猪那样发达起来,他王犁刀的女人也能穿上锦缎、用上女使养娘,儿子们也能得了县里最好的先生教功课、有朝一日迈进朝廷的太学,未必就是白日梦呵!王犁刀一心要助姚欢成事,便将县丞郭修从来历到性子,都详详细细地说与姚欢知。“这郭县丞,中了进士后,只能是‘选人’,在南边做过参军、县尉、州团练判官、州府幕职,要不是绍圣元年朝廷诏令,赤县的县丞只许从孤寒登第者里头挑,只怕他也来不了此地。”姚欢对大宋文官选拔制度略知一二,因而也明白王犁刀说的‘选人’是什么意思。在宋朝,年轻文士进士及第后,只有榜上前十几人能直接获授京官层级的阶官,余下的人都是“选人”,大部分散到州县做地方官。如果一个选人要晋升为京官,转迁之路比在起点作家从lv1升到大神还困难。选人不仅要积累长期的任职年限,任上不能出纰漏,还要由州府一级重量级的上司举荐,并参加中央的统一考试。大部分选人,苦哈哈地在一线干二十来年,也无法转迁为京官,就像无数扑街作者一样,退休在人海……但一个选人,如果做了赤县和畿县的县丞,则可很快升为京官,去朝中九寺、秘书省、翰林学士院、枢密院等处任职。于是,京中那些权贵家庭,一旦子弟中了进士、但因名次靠后只能做选人时,这些家庭往往会托关系、走后门,让子弟去做赤县和畿县的县丞。既然只是作为进入中央文官系统的跳板,来开封府十六县“镀金”的子弟们,根本无心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抗旱灭蝗、改良治安,平日里只晓得用县里的钱招待前来打猎度假的王公贵戚,给自己将来入朝做官罗织人脉网。这情形愈演愈烈,御史不得不向天子进言,充任赤县和畿县县丞的,必须是“孤寒登第者”,并且除了荐举外,朝廷的审官院、流内铨,也要严加遴选。因而,姚欢听了王犁刀介绍的郭县丞的背景,还是颇为欣喜的。中了进士,至少是个读书人,不靠拼爹、靠辗转帝国各地的基层政绩做到开封县这样的赤县县丞,至少是个能吏。又有文化,又接地气,大概率在招商引资的事情上,比较好谈些。姚欢于是把柴房窗外的幽蓝夜空想象成投影仪,于脑海中做了十来页介绍小龙虾和提出租佃官田理由的t,方沉沉睡去。……翌日晨间,姚欢将多煮的豆酱小龙虾剥壳,混合着胭脂去院中槐树打来的头茬槐花,一道剁碎,包成炊饼,一屉子热腾腾蒸了,兜上五六个,才随着王犁刀去找郭县丞。骡车沿着土路,往西边广袤的原野驶去。“天气这般好,郭县丞必定在和农人们开渠引水哩。”王犁刀道。骡子比不得骏马,慢吞吞颠簸了大半个时辰,才来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开渠工地。开封地处中原,腊月不像长城以北气温那样低,农人种的,是可以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冬小麦到了三四月的春日里,正是灌浆的节骨眼,缺不得水。偏偏这时节,开封周遭常逢春旱,老天常常个把月都挤不出一滴眼泪来。因而,从附近的几条大河里引水灌溉,成了务农的关键。姚欢弄明白这番道理后,心中暗暗高兴——这片土地能引水,就更可以发展围堰养殖小龙虾了。王犁刀引着姚欢,走到一个站在田埂上、头戴乌纱幞头的男子跟前。“郭县丞,军营那边要的苜蓿,俺前些时日就已经和弟兄们运过去了。”“哼,当年太宗朝时立下的规矩,每逢领粮时,城西的禁军要去城东领,城东的禁军要去城西领,就是要他们这些行伍之人多跑跑腿,莫废要体力废弛。如今倒好,军营离这里也就七八里地,他们的军马要吃草料,却教县里的民夫出力送。个个一百多斤的汉子,莫非是百斤面蒸寿桃,都是废物点心不成?真他娘的是一帮鸟怂精漏的猢狲……”郭修本来一面和王犁刀抱怨,一面仍盯着不远处的沟渠,直到骂到最后几句,才转过头来,不料王犁刀旁边竟站着个粉面含笑的漂亮小娘子。他到底是进士出身,读书人骨子里的分寸感,哪里就真的被基层工作真的磨灭干净了。对着妇人爆粗口,虽然骂的是耀武扬威的禁军,郭修面上,还是蓦地闪过一丝尴尬赧意。姚欢却觉得很有趣,简直想为这个奋战在一线、还敢于针砭时弊的大宋基层文官鼓掌。《大宋清欢》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手打吧!
===第206章
和县里谈谈条件===
郭县丞一口咬开炊饼,尝到里头的槐花豆豉小龙虾馅儿,品咂品咂。
“这就是你们说的鳌虾?看着像蝉蛹,但肉更厚更鲜,唔,确实是虾子的滋味。怎地以前从未见过。”
姚欢笑道:“去岁我见此物,也颇讶异。后来一想,汉唐的时候,中原也看不到占禾,直到我朝,才有商贾从交趾、真腊等地传来,如今已遍植岭内岭外。”
占禾就是占城稻,确实是宋初才引进的外来品种。
王犁刀适时接上:“郭县丞,也是老天长眼,选到姚娘子这般好心人得了此物。姚娘子此番救了福庆公主,官家给了她几分赏赐,正巧娘子又是城中做饭食行营生的,便想好好地将这鳌虾养起来。城东祥符县那边,不是漕运码头就是禁军粮仓,或者壑深林密,还是我们西边开封县朔野平整、水渠可造。娘子就想租吾县的系官田产。”
郭县丞一听“福庆公主”、“官家”几个字,没想到眼前这看上去不过二十上下的小娘子,竟有这般来头,神色又谦和不少。
郭修从南边升迁到开封县才两年,就已经十分头疼系官田产荒芜之事。
开封县这乡间,离汴京城不过大半日骡车的脚程,城中繁华熙攘,无处不要用到跑腿的、做巧的、炊饭的、洗衣的,城郭户们又出得起价钱,而务农的话赋税太重,但凡不残不傻的,谁愿意留下来种田?
地主们的私田都越来越招不到佃户了,何况官田?
可郭修与那些锦衣玉食的贵家公子不同,他自己也是出身佃农之家,只因主户乃良善之人,待郭修一家仁厚,才给了他能读书赴考的机会。
他最晓得,农为国本的重要性。
故而,他见到那一幅幅抛荒的土地,就算朝廷没有劝课农桑的诏令下来,心中也愁烦不已。
这姚氏,是今年开春第一个来谈租佃系官田产的城郭户。
“娘子佃了官田,只养这鳌虾?”郭修道。
姚欢就等着这样的好问题。
在宋代,系官田产的来源有折纳田(拖欠官债而被折价充公的田产)、没官田(因犯罪而被没收的田产)、户绝田、无主地等。除了绝户田中极为贫瘠的一部分允许参照城市坊场自由出价的方式买卖外,大部分系官田产只能招租。
租种官田的佃户,也须种植粟、稻、麦、黍。
若是弃了粮谷之事,郭县丞怕不好向上头交待,也是情理之中的顾虑。
姚欢遂赶紧拍马屁,柔声道:“不瞒县丞,民妇原来确实只想着养虾,但今日见此地在知县与县丞治下,沟渠井然,引水通畅,民妇觉着,好好的田地,只蓄水养虾,实在可惜。吾等不妨试试这个法子……”
她说着,捡起一根树枝,掖了裙子,蹲在田埂上,以枝为笔,画了四个长方形。
“譬如,这是四块能引水灌溉的田地。这里,是田基,若将田基堆高垒宽,则可以在两侧形成较缓的坡面,既有厚土,便能种桑。田基中间可通人,育桑采桑。整田夯基后,开沟数条,深二尺、阔五六尺,是为虾沟。虾沟挖的时候,渠水进处,应比渠水出处略高些,如此沟中水微有流动,利于水族生长。整地挖沟放水后,可从附近河湖中挖许多螺蛳投入其中,再投虾苗或亲虾。鳌虾粪便可肥田,一二个月后,正值插秧时节,水田中除了虾沟所在之地,余皆可试种水稻。”
她顿了顿,眺望一下远远近近的青青麦田,探寻地问郭县丞:“虽然虾田里种的水稻,不如这冬麦高产,但,聊胜于无吧?”
郭修拧着两条浓眉,一边听姚欢解说,一边迅速地分析、消化着这个听起来十分新奇的桑、稻、虾共作的谋划。
郭修从前在南方各县为官,对于水稻的种植亦很熟悉。
他很快便明白了姚欢说的,并非异想天开的点子。
何止是聊胜于无,简直太妙了哇!
这位年富力强的副县长,既然正处于仕途的稳步前进期,在田间地头勤政是一方面,同时,他对于十多里外的汴京城朝堂动向也是嗅觉灵敏的。
官家绍述新政,变法派重新得势。
王相公当初的劝课载桑法,虽比不得青苗、市易、保甲等诸项新法广为人所知,但种桑养蚕这件事本身,无论新旧两派的舌头怎么翻,都是利国利民的。
若再援引当年王相公的说辞,难道会不得官家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