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哨/大明:不装了,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433章 老爷子的良苦用心!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33章 老爷子的良苦用心!

    在徐府。

    外面的雨势渐小,轻打在青石上,发出哒哒的声响。

    室内,沉寂片刻后,徐辉祖惊讶道:“五妹!你在说什么!"

    徐妙锦苦笑回应:“文侍郎一家遭屠杀。”

    “是,锦衣卫下的手。”

    倒抽一口冷气!

    “锦衣卫!"

    徐辉祖的脸色愈发凝重,锦衣卫竟然动手了?

    锦衣卫为什么会提前动手?

    这案子,还没有审问呢!

    老爷子先将文家人灭绝

    这不是授人口实,更让朱怀难以撇清干系吗?

    不,不对劲!

    老爷子这凶狠的举动,看起来更像是在发泄情绪!

    一家不剩,这不是在泄私愤是什么?

    朱,朱怀究竟让洪武老爷子,为何如此失去理智?!

    这哪是一个帝王应有的智谋!

    徐妙锦眼神迷离,喃喃低语:“皇帝这是要把朱怀也拖下水吗?”

    “文家人都被杀死了,这案子,还怎么继续审?”

    “这不是确认了朱怀的人命案事实吗?”

    “朱怀犯下人命案,如何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朱怀,朱怀还有活路吗?”

    在蓝府的青石板上,嫩草探出头来,钻出土面,经过雨水洗礼,显得尤为鲜亮。

    蓝玉的客厅内,一壶热腾腾的茶正由胡姬屈膝沏着。

    这些胡姬都是蓝玉俘虏而来的,甚至有几个是前元的后妃。

    胡姬为在座的淮西功臣斟茶。

    茶水端放在常茂等人的桌前,众人脸色异常沉重。

    蓝玉挥手让胡姬退出。

    “小叔。”

    常茂率先开腔:“我要先声明,我不是怀疑老爷子的决定。”

    “只是在想,老爷子把文家上下全都杀了,不是就坐实了咱外甥的罪名吗?”

    傅友德面色阴沉,点了点头:“我也有同样的疑惑,那群站在道德高峰的学者和儒者们,到时候岂不是都会出来,把皇孙斥为不可饶恕的杀人犯?”

    东莞伯何荣附和:“的确,老爷子这个行动,我实在摸不透。”

    “如果豫章活着,这事还有转圜的余地,现在死无对证了,朱怀怎么自证清白?”

    即便他们都知道老爷子肯定会让朱怀平安无恙,但老爷子这股强硬手段,他们真的看不懂。

    老爷子为何不在文豫章受审定谳后再动手呢?

    这般举动,岂不是让朱怀占据了道义的高地?

    话说回来,现在文豫章一家人全都魂归西天了,哪怕皇上饶了朱怀,那些说话不顾忌的文人们,他们会答应吗?

    怎能允许一个涉嫌谋杀的罪犯大摇大摆地走出牢门?

    诚然,司法部门早晚要把文伯祺的劣迹昭告天下,但这只是官方单方面发声;如果受害方不现身,那就永远别想堵住文人们的悠悠众口。

    恐怕他们还以为老爷子只是为了屠戮找借口罢了。

    他们必定会在背后琢磨,三法司宣布的判决有多公正,说不定还怀疑三法司是老爷子操控的棋子,一同导演这出屠戮戏码。

    不论文伯祺的罪行是真是假,或许只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当初老爷子干掉胡惟庸后,在次年又对与胡有瓜葛的官员进行了清理,使用的正是这同样的说辞。

    随便编造官员与胡惟庸勾结的故事,然后大开杀戒。

    接下来,他们不敢对皇上说三道四,转而把所有的黑锅都扣在了朱怀头上?

    淮西的老贵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的琢磨不透皇上的用心何在。

    明明有更好的应对之策,为何偏偏选择最糟糕的一种。

    蓝玉皱着眉头思索,想了半天仍理不清头绪,终于不耐烦了,挥手道:“罢了,不去想了,皇上自有他的算计,只消我的外甥孙不亏欠,那些酸腐先生们爱怎么嚼舌就随他们去吧!"

    众位一寻思,此言有理,瞬间释怀。

    刑部的牢狱里。

    其实,朱元璋在处置这桩事情时,心底多少有些对朱怀的歉疚。

    杀人,乃是一门艺术,杀害文豫章则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决策。

    既需保全文豫章的体面,同时还得迅速让朱怀重获自由。

    他并不愿意让他心爱的大孙子长时期受囚狱之苦。

    然而,如此断然处决文豫章,无可避免地令一些关键证据消失无踪,会有一小撮文人将矛头指向朱怀。

    但朱元璋的这一番苦心,却无法对外人言说。

    对于文豫章与他媳妇之间的事,老爷子已表明态度,会给文豫章留足颜面。

    追随朱元璋多年的老臣,他怎会忘却这份旧情?

    后人总评论朱元璋残忍无情,事实上正相反,他可是极重兄弟情谊的一代帝王。

    或许这是出身草莽的皇帝所独有的特质。

    与刘邦不同,他朱元璋真真正正是个穷苦出身的草根帝王。

    哪怕他挥刀斩人,也绝不会公开所有内情,哪怕自己会背上骂名,也要尽力维系下属的脸面。

    没有人理解这位晚年皇帝的用心良苦,他是帝王,大明的天子,亦无需在乎后人的评价,展现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做一个无情的帝王,并非是坏事。

    历史是由文人记录的,他们可以随意粉饰,让人遐想万千,但自己的内心清清楚楚,他自信不曾做过那等飞鸟尽良弓藏的暴行。

    他与刘邦有着本质的不同,也一直对刘邦那一类人充满鄙视。

    朱元璋望着朱怀,轻轻道:“其实,之前我讲的也有不对之处。”

    朱怀不明所以:“哪不对呢?”

    朱元璋长叹一声:“我说你要堂堂正正地离开,然而,那也会引来一些人的非议。”

    朱怀思虑片刻,道:“是因为文豫章提前离世的缘故?是不是担心有文人会在背后诋毁我?”

    朱元璋凝视着朱怀,只见他机灵得很,总是那么敏锐而准确:“唉,你这小子,还真是心思玲珑,看待事物总是又准又快。”

    朱怀露出微笑:“老爷子您想多了,如果我每天顾虑这个担心那个,别人一对我指手画脚,我就缩手缩脚的,那我还能做啥事情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活世上,何必理会别人的评说?问心无愧就是最好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