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34章 必杀朱怀

    朱元璋看着朱怀,轻拍他的肩头:“乖孩子,讲得好,说得对!大丈夫能屈能伸,你就是个硬汉子,咱这皇帝有时候也是心有千千结,莫要对他存有怨气。”

    朱怀点点头:“恩,我明白的。”

    “说起来,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也快被放出来了呢?”

    朱怀注视着这位老者。

    朱元璋带着几分嗔怪笑骂道:“咱还以为你乐得在这儿呢,没想到你也想早些离开啊?”

    朱怀说:“这种霉运之地,谁愿意待啊,我又哪里能出去得了呢?”

    朱元璋笑道:“当时又是谁让咱别管闲事的?”

    朱怀略显尴尬:“我只是不希望让您老人家再操劳,可是您已经掺和进来啦?”

    朱元璋撇了撇嘴,有些不满:“以后,别跟祖父再讲这些,什么叫不用我担忧?”

    朱怀哦了一声:“好的。”

    朱元璋撕下一只鸡腿递给朱怀:“吃鸡肉,长高个,用力啃!"

    朱怀点头应允:“行!"

    眼看着朱怀狼吞虎咽的模样,朱元璋眼中泛起了几丝慈爱。

    夜幕低垂,朱元璋次日还要上朝。

    他计划着明日朝会上就会释放朱怀,他也深知,明日将有一番君臣之间的激战。

    但老爷子并不担心,掌权二十五载,他对驾驭朝臣们的言论游刃有余。

    他拍打了一下双膝,起身道:“好啦,咱要走了,明儿还有事儿呢。”

    “说不定,明儿你就可以出来啰。”

    朱怀点头,起身送老爷子出门。

    朱元璋背起手,挥手示意:“行啦,咱该走了。”

    等到老爷子离去,朱怀想了想,端起剩下的酒菜,走向隔壁的囚犯。

    “吃吧。”

    同监的老人感激地回应:“嘿嘿,谢谢,真是太感谢了!"

    朱元璋踏入刑部的大堂,瞥了一眼如坐针毡的刑部尚书杨靖:“那个倒霉蛋,关上几天后给他放了。”

    “遵命。”

    朱元璋没有多言,转身离去了。

    目送朱元璋离去的身影,刑部尚书陷入了沉思。

    皇爷,这已经是第二次前来探望朱怀了,甚至带来了酒肉相伴,真是匪夷所思,那朱怀到底跟老爷子有何渊源?

    竟能令老爷子如此溺爱?

    正这样犹豫着思考时,刑部的一个官员匆匆跑来:“杨,杨大人,文,文伯祺的档案,是锦衣卫送来的东西。”

    “快拿给我看!"

    那位官员将锦衣卫呈递的案卷交给杨靖,接着说:“再,再补充一句,文家已经被锦衣卫满门抄斩了。”

    杨靖翻阅文件的手一抖,面如白纸,失声惊叫:“什,什么?!"

    夜深了,东宫却灯火辉煌。

    朱允炆熬夜苦读,那文弱的脸庞,在烛光映衬下显得有些扭曲,兴奋异常。

    砰砰砰。

    门被敲响,朱允炆小心翼翼问道:“谁?”

    “儿啊,是母亲。”

    朱允炆心中稍稍放松,起身去开了门。

    吕氏手捧参汤步入,将它轻轻地搁置于朱允炆的书桌一角,笑颜如花地说:“我儿,研墨劳心累了吧?来,滋补一下身子,喝点参汤吧。”

    朱允炆眉头微蹙,疑惑地问:“娘亲,皇爷爷不是一贯提倡俭朴生活么?”

    吕氏不以为然,随意答道:“他老人家虽简朴,但这跟我们有什么关联呢?这些年,在老爷子前头,我可是一直扮作小家碧玉,如今他不再常往东宫跑,我为何还得继续隐藏真我?娘爱你,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正值你身长发育时,怎能日日以清汤寡水或过于油腻的菜肴充饥?”

    “身为我大明皇室最为尊贵的孙子,流淌着皇室血脉,理应享用世间佳肴。”

    “来,快喝,滋养身体。”

    朱允炆点点头,道:“谢谢娘亲。”

    吕氏眼中满溢母爱,温柔细语:“听听,娘已告诉你,我们只需坚守立场,最大的较量在于耐心等待,总有一日老大会露出破绽。”

    有关朱怀杀害文伯祺的消息,显然已在显贵圈中流传开来。

    朱允炆脸上泛起几分振奋:“娘亲,我听闻此事,大哥如今被拘于刑部的大牢中!"

    喜悦过后,朱允炆又流露出一丝忧虑:“但孩儿听闻陈洪说,皇爷爷两次探访刑部的牢房,看样子里,皇爷爷仍未打算彻底弃大哥于不顾。”

    吕氏颔首:“娘知其情,老爷子耗尽心血栽培老大,岂会轻言放弃。”

    “但是,既然老大犯下人命,哪怕老爷子有意护航,亦难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明日正是大朝会之期,你的导师齐夫子及其他学官皆会出席。”

    “届时他们定会为你仗义执言,同时也将指责朱怀,此事对你大有裨益。我们就如同往昔,不主动争取,只默默注视。”

    “孩子,明日待观,朱怀即便逃脱死劫,也会遭受严重挫败。”

    “即便老爷子铁腕保朱怀,然而朱怀自此将终身背负杀人犯的污名,受到天下儒士的唾弃,遭受世人背地里的议论,失去民心。”

    “时日一长,老爷子的心态难免发生转变,那时你即有机会降临。”

    朱允炆目光满含感激,对吕氏说:“娘亲,您辛苦了,都是因为孩儿无能,才让娘亲操碎了心。”

    吕氏轻轻抚弄着朱允炆的头发:“傻孩子,你是娘唯一的精神支柱,不疼你疼谁呢?”

    “不用同娘说这般体己话。”

    朱允炆应了声,吕氏接着说:“早点安寝吧,咱们母子静候明日。”

    “好的,娘亲,你也切莫劳累过度,尽快入眠。”

    “天色尚冷,孩儿为你备好了热水,洗个脚暖和后再睡吧。”

    吕氏笑得舒心:“真是我的孝顺孩子,那娘就回房去泡脚。”

    “嗯,孩儿在此恭送娘亲。”

    东方破晓,一片鱼肚白浮现。

    此时为正月十六。

    古代皇宫,无论哪朝哪代,皆有三个尤为重要的日子——初一日、十五日、三十日或十六日(闰月时)。

    逢朔及望两日,朝臣参见,以及每月中旬参拜,均为政务重大朝会的时间。

    寻常朝会时,朱元璋仅穿着平常服饰,然而在这三大日子,皇帝必须正装出列,穿着窄袖领袍,腰间的束带饰以金银、琥珀、透雕犀角,极尽隆重。

    在古装剧中常看到黄色的皇袍,并非真实常态;真实的朝冠冕,颜色以黑色、红色及黄色为主体。

    外袍为黑衣绣金龙纹样,内搭红色裙裾,里面则是黄色的常服相配。

    当朱元璋威严肃穆地现身于奉天殿之际,宏伟庄重的大殿早已两侧排列着密集的文武官员。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